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亚赛 《风景名胜》2020,(3):0022-0022
雕塑在景观园林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地位至关重要。对雕塑的分类很多,但是对主题性、纪念性、装饰性尤为主要。雕塑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不同的场所,体现的作者艺术精神也是各不相同。静态可以体现空间静态的艺术美感,和周围的环境交织的其乐融融;动态可以凸显跳跃的思维。抽象的雕塑更高凸显艺术个性特征,流露出作者的艺术精神。雕塑者将其作品的艺术精神和空间造诣展示给游者,使得与景观园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不仅体现了作者那高超的手艺,主要是唤醒了观众的内心情感,让观众们更能感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1910年是留美官费生考试的第二年,胡适当时19岁,正在上海华童公学教书,决定报名参加考试。当时录取的名额较少,胡适对考试也没抱多大希望。后来又听说考不取的学生还有机会备取留在清华学校,胡适就决定关起门来预备这次考试。  相似文献   
3.
朱良赛  惠强  杜平  陈渊明  杜超 《东南文化》2022,(2):71-84+201-202
2018年连云港市博物馆对海州区张庄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发掘清理东汉时期墓葬26座,共出土各类器物210余件(套)。这批东汉墓葬均为砖室墓,墓室有单室和多室两类,形制多样,部分保存较好,出土了一批典型的东汉时期随葬品,主要为陶器和金属器,为研究苏北鲁南地区东汉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丧葬习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刘亚 《神州》2013,(12):97-97
在当今这个网络化社会,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通过上网的方式来进行观看电影和电视,所以大学生对于影视方面的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那么在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果能恰当的选用一些影视资源来进行优化的话,效果势必要比传统的好,所以本文主要围绕在大学美术欣赏课中如何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一古时候,宽阔平坦的勐戛坝子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大森林。森林的边缘住着一大群傣族祖先,他们先是以狩猎为生,后来学会了开荒种田,便渐渐移到小河边来居住。那时候,森林里的野兽比人多,人不去打野兽,野兽也会跑出来吃人。这群傣族先民虽然迁移到了河边,但仍然经常遭受野兽的袭击。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博物馆事业,在全国工农牧业生产大跃进高潮的汹涌澎湃形势下,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的直接领导下,特别是在三月间中央文化部召开文物、博物馆工作会议以来,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大通农村的青苗会渊源无史料可考。据传,自清初就有星星点点的青苗会,至清朝中叶,开始微增,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由先前单纯的"求雨保平安"逐渐演化成"保青苗"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最初,大通地区只有清水沟(今清平乡)、长宁堡(今长宁镇)、衙门庄(今东峡镇)3处青苗会。都是在每年农历3月中旬至5月中旬进行,一般3至5日。  相似文献   
8.
9.
秦意霞  陈海生  姚树赛 《神州》2013,(13):225-225
堆花工艺为全手工制作,土话叫"贴花",是一项几乎快失传的技艺。贴花作品立体感强,层次分明,作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艺人们用各色泥料,或捏、或摁、或贴、或堆,在坯体上凭空堆贴出各式画面,经高温烧制而成。此项工艺全凭徒手操作,偶而辅以竹木工具,能娴熟运用该技艺者绝非一日之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保尔C·赛雷诺(Paul C.Sereno)博士系美国芝加哥大学有机体生物系与解剖系副教授,发表过不少的论文与专著,是世界知名度颇高的古生物学家。保尔博士曾服务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地质科学系,服务于世界上恐龙收藏最多的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并与世界各国古生物界的学者、教授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联系,特别是与中国古生物界交往甚密。他曾多次来到中国进行科学考察、资料收集和学术上的交流。1981年,他曾来到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与该馆从事古生物学的专家、教授进行了实质性的学术探讨。近十多年来,保尔C·赛雷诺博士的古生物生涯旨在重新建立鸟臀类恐龙的演化历史,并通过若干年的艰辛工作,通过对中国、蒙古、美国、前苏联、巴西、加拿大等国大量的化石标本及第一手资料的研究与再研究,在基于传统分类法的基础上发掘出了鸟臀类恐龙的重新分类依据,建立了这一在世界地质古生物界有着深刻影响和具有指导意义的《鸟臀类恐龙的系统演化)(《Phylogeny of the Order Ornithischia》)这一新的分类系统。时逢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为更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在学术上的交流和联系而出版这一有着特别意义的专刊—《四川文物·自然版》之际,译者将保尔博士这一论文专辑奉献给从事地质古生物学的同仁们。如果该译文能对此学界的朋友们在研究中国及世界其它国家的恐龙,特别是鸟臀类恐龙时起到一个必要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作用,这便是该论文专辑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将是译者的目的和愿望。有关译文中的恐龙中文译名主要参考了国内发表的一些论文及专著和译本,同时还参考了美国戴卫·蓝博(David Lambert)所著的恐龙科普读物《A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少数新译名按拉丁学名字头的特征给予了中译。本文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馆领导的谒诚支持和本馆从事地质古生物学专家、教授的恳切帮助及指正,译者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对于译文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赐求各界朋友及同行们给予批评校正为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