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65年7月初,我有幸陪同郭沫若访问南昌和庐山文化遗址,现在回忆往事,还历历在目。重温郭老在江西红土地上的革命足迹和战斗诗篇,思绪万千,十分怀念;34年前郭老访问南昌、庐山时儒雅和蔼,热诚亲切,他豪放慈祥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眼前。在庐山,他叙述...  相似文献   
2.
石井孝就本书的目的在序言中作过如下的叙述:“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在推行欧化政策的前提下,亦显示出意欲对欧美各国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态度。与此同时,对东亚各国,包括中国、朝鲜,在“脱离亚洲”的姿态下,依杖着军事力量,炫耀武力,推行强权政治,进行武装侵略。日本军国主义就这样进入了国际政局。探索和研讨日本军国主义后来被称为“远东宪兵”的历史原因,是本书最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年已92岁的著名画家龚柯先生,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画坛。龚柯擅长画山水画,被誉为继黄宾虹、汪采白之后中国又一山水画大家。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中国山水画大家与敦煌有着非同一般的情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樊耕农同志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打入二战区总部的一位优秀地下党员(即中共晋西特别组成员)。他天资聪颖,豁达干练,信念坚定,智勇双全,不论是组织学运,办报宣传,还是深入虎穴,担任阎锡山高干会议秘书,都为我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英年早逝,牺牲时才28岁。尽管生命短暂,但他整个人生布满了光辉亮点,正如后人评说的那样:他是插进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刃,搅得阎部地覆天翻;他是屹立在晋阳大地上的一棵青松,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5.
自清 《风景名胜》2009,(11):50-51
兄:……我对于台州,永远不能忘记!我第一日到六师校时,系由埠头坐了轿子去的。轿子走的都是僻路;使我诧:异,为什么堂堂一个府城,竟会这样冷静!那时正是春天,而因天气的薄阴和道路的幽寂,使我宛然如入了秋之国土。  相似文献   
6.
刘云 《沧桑》2010,(5):131-132
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持久抗战,解决经济困难,保障供给,尤其是保障粮食丰收和增产,改善民生,掀起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本文就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水利建设成就和特点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刘禄山  刘云 《收藏家》2013,(5):31-41
王步(18981968年),祖籍江西丰城县长湖竹溪村人。在世70年,却在景德镇从事陶艺美术工作六十一年,人称“苛花大王”,自号“竹溪道人’、“陶青老八’。王步是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陶艺大师,对现代、甚至当代中国陶瓷美术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研究王步的陶瓷工艺美术成就的学者越来越多。学者们对于王步在青花分水写意瓷艺上的贡献无不啧啧称奇,赞赏不已。  相似文献   
8.
编写《中国文学史》,总爱用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来评价古代的文学家与他们的作品,这当然是必要的,因为学术总得与时俱进。但阅读评论古代的作品,必须知其人,而知其人,又必须论及世。我们对那些特定的时代是否能有正确深入的了解,光靠泛泛而言的所谓时代背景介绍是不够的,因此通过宋人的记载与议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以及领会当时的思想与眼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贴近那个时代,较为正确认识这些作家与作品,以及其时发生的种种事件。本文企图通过宋人三大笔记的相关记载与议论,谈谈北宋文学史的编写问题。  相似文献   
9.
参与非洲维和行动是中国参与联合国全球维和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非关系日益加强、中非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方面。非洲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点区域,也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的重点区域。中国派往非洲的维和人员以军事观察员、工兵和后勤部队为主,没有派出过作战部队;中国参与非洲维和的力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刘云 《神州》2013,(27):21
中国很早就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度,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在商周时已出现,在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在明时开始动摇,至清初中断。这表明,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对外开放是主流,而自我封闭是短暂的支流。但开放与封闭,给中国带来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予以现代人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