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的日军,以寻找一名失踪士兵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杀,炮轰宛平城,中国  相似文献   
2.
以捐纳制度为标志的公开化、合法化地买官卖官,为中国历代秕政,至清末登峰造极。其品种之齐全,可谓挖空心思,五花八门。朝廷公然以此作为财政收入,中饱"公"囊。市场官场化,有所谓"红顶商人";官场市场化,到处是买官赚钱。卖官之滥,使得官职候补几十倍于编制。卖官卖掉了江山,如此腐败黑暗,不亡实无天理。请看《清末买官卖官的公开化与合法化》一文。  相似文献   
3.
清末买官卖官公开化、合法化的标志是捐纳制度。捐纳,就是俗称的卖官鬻爵。它由政府条订事例,按官阶大小,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形成制度。此乃历代秕政,自产生起, 就遭各方攻击、非议。然而,捐纳制度却历久弥坚,至晚清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1900年发生八国联军侵华的“庚子事变”。随后,清政府被迫向列强赔款,共计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连本带息,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史称“庚子赔款”。随后,列强又先后对庚款进行了有条件的退赔。在这一赔一退之间,国际交涉纷纭繁复,外交谈判折冲樽俎。详情请惠阅《庚子赔款与退款的国际交涉内情》一文。  相似文献   
5.
1945年,经过8年抗战走向主权独立的中国也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是打破以暴易暴的历史周期律,通过“政争”达成妥协建立新中国,还是通过“兵争”实现一统建立新中国,成为全体国民都在思考的问题。为此而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是怎样达成的协议?对后人有何启示?《再现“旧政协”的“非常之处”》对其条分缕析,文章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
余育国 《文史精华》2008,(10):17-23
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上,有个著名的所谓李约瑟问题,它是指为什么资本主义出现在西方而不能出现在中国?这个李约瑟问题,在中国新闻史上同样存在.当代著名的新闻史家方汉奇在写了多部中国新闻史后说:"报纸或新闻纸,是一种以报道新闻揭载评论为主、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这种出版物,严格地说来,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应当承认的是,没有外国人在华办报,就没有中国的近代报业.正是由于外人在华办报,促发了中国报业的近代化,引发了王韬、康有为、史量才等著名报人的出现,影响了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近代化.限于篇幅,下面就介绍4位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在华办报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7.
1928年,国民党宣布在全国实行国民党“以党治国”的方针,相应地,在新闻宣传领域提出了国民党“以党治报”的方针,规定非国民党的新闻事业必须接受国民党的思想指导与行政管理,其目的在于镇压进步的和不同政见的报刊,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同时限制民营新闻事业,控制全国的舆论宣传。  相似文献   
8.
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发生了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爱国学生的“三一八”惨案。这一天被鲁迅先生称为“民国以来最为黑暗的一天”。今年是“三一八”惨案80周年,可是很多人已然忘却了或者根本不知晓这场惨案。本文作者经过深刻反思,写下了《“三一八”惨案八十周年祭》一文,“以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相似文献   
9.
晚清首位外交使臣:美国人蒲安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国际关系角度看,这标志着东方华夷体系的崩溃和西方条约体系的取而代之,中国外交也迈出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第一步。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这样的第一步,才出现了中国外交上的奇人奇事: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政府——按当时的称谓应是大清国——出使外国。美国人蒲安臣带领的中国使团是晚清王朝按照西方的外交方式,向西方派遣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是条约体系逐步取代华夷体系的产物,它具体地反映了中国外交在历史性转折时期所充满的矛盾和冲突,同时,它表明清政府已向国际社会与西…  相似文献   
10.
余育国 《文史精华》2005,(11):19-24
孙中山“抢选”之疑颠覆帝制,初建民国,实现民权,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民主选举。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由海外回到上海,受到热烈欢迎。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计有候选资格者3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选举结果揭晓时,“众呼中华共和万岁三声,是时音乐大作,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