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团防御战争、广大游击战争、广大民众之运动战,是叶剑英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战略战术三原则,对整个抗日战争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同时也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战术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密县打虎亭汉代画象石墓和壁画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12月,河南省密县牛店公社打虎亭生产大队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了两座大型汉墓,河南省博物馆即派人会同密县文化馆的同志,对这两座汉墓进行了调查。1960年2月至1961年11月,对这两座汉墓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3.
作为北方草原上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也是与汉王朝有着密切关系的邻居,匈奴的文化遗存尤其都城遗址位置一直为中蒙两国考古学者所关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一般认为,“茏城”即匈奴之都城,在不同文献中也写为“龙城”或“龙庭”,后来多用“龙城”一词。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关考古材料,关于龙城的研究都只能停留在依据文献作出的各种推测上。近些年来,蒙古国境内一系列匈奴时期城址考古发现使得龙城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4.
李时灿与河南近代教育报刊高尚刚在河南近代教育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先行者和教育改革家──李时灿。是他第一个改革了河南书院教育,创设了河南近代最早推行进步教育的读书学社;是他担任了第一任河南教育总会会长,第一任河南省教育司司长;是他首倡设立了河南近代第...  相似文献   
5.
1996年10-11月间,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英德市博物馆、英德巾史志办等单位的文博、史学_I:作者组成的考古队,在英德北部沙口青溪北江东岸进行考古调查时,于狗了冲的小狗山采集到一批打制石器。在小狗山之南,北江岸边的史老墩试掘时,出十一批石器和零星陶片。现将两处遗存报道如下。一、小狗山打制石器小狗山位于英德市北部沙口镇南面3公里处(图一),届北江东岸二级阶地。在地表采集到7件人11打击的石器。在其相邻的史老墩亦采集到同类的打制石器2件,一并在此介绍。手斧形砍砸器2件。标本YX采:6,细砂岩…  相似文献   
6.
河南永城固上村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城县固上村社员,于1961年春,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两座汉画像石墓,我们协同永城县文化馆进行了发掘。永城县位于豫东平原,固上村在永城县东北23公里,北距芒砀山20余公里。两座汉画像石墓发现于村西半华里的平原上。(图  相似文献   
7.
定县40号汉墓出土竹简简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73年,河北省定县40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竹简。由于该墓早年被盗被焚,竹简遭到扰乱,并已炭化成块,残碎严重,完整的竹简很少。简上的字迹,察辨十分困难。当时曾得到原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成员张政烺、顾铁符、李学勤、于豪亮等同志的帮助,将揭拼后整理出的部分竹简作了释读。后因唐  相似文献   
8.
正The extensive territory governed by the Qing dynasty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Ming;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living on this territory spoke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lied on translation to communicate with local people and to collect military and political intelligence.The history of how the Qing court  相似文献   
9.
信札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代耕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宿志刚 《史学月刊》2007,3(9):64-71
抗日根据地的代耕是根据地政权实行的帮助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不足的抗工属和退伍军人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的制度。在陕甘宁边区,它是诸多优抗措施中最中心的方式。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条例和细则,制定了代耕原则、代耕办法、代耕方式及加强代耕的组织领导和思想教育等措施。代耕的实施,对改善抗工属及退伍军人的生活,稳定军心,激励士气乃至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边区的代耕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政治特征和全民性、长期性等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