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招远切头尖首刀及其科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6—1960年间,山东省招远县出了330多枚切头尖首刀,经统计,其中80%左右铸有铭文,计约16种。这类刀化过去在寿光、胶县、即墨、朐县也有过出土,但数量这样大、同出文字种类这样多,省内尚未听说过。1972年,朱活先生在《从山东出土的齐币看齐国的商业和交通》一文中也提到过招远切头尖首刀,但他只说到了163枚和3种铭文,所述较简单,还剩下一些未曾说到,今准备把剩下的几种也介绍一下,并将其形制和科学考查情况写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考古实物的科学分析,认为早在西周时期胶东青铜技术便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战国后便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大约自西周始,胶东青铜技术与中原便是大体同步发展了的.文章最后还将胶东青铜合金成分与《考工记·六齐》作了比较,并提出了“六齐”既不是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不是指导生产实践的工艺规范,而是一种试验资料的反映和归纳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临沂铜镜表面分析何堂坤,宋彦泉山东铜镜颇具特色,尤其临沂铜镜。我国金石家常谓铜镜出土地点为“坑”,说北方大抵属“旱坑”,多出水银古,南方大抵属“水坑”多出黑漆古①。此语虽有一定道理,但与临沂铜镜却不尽相符。临沂地处我国北方,原属“旱坑”地,却既出有水...  相似文献   
4.
“透光镜”是古代铜镜的一种,它的主要特点是当其镜面对准太阳或其他光源时,能把镜背上的图案和文字映射到墙上,好像光线从镜体透过一样。其实镜体并不透光,“透光镜”之名不过是一种借喻。欧洲和日本人又称之为“魔镜(Magic Mjrror)”。起西汉、过唐宋、迄明清,都有生产或使用。我国学者对透光镜的研究开始于宋代,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对其机理曾经作过很好的论述。其后,元代考古学家吾丘衍,清代物理学家郑复光等人都有过相当杰出的见解。国外的研究大约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它“曾使十九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感到困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止,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等都做了不少工作,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日本魔镜。不久前,各种不同形式的研究仍在国内外进行。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学者都认为铜镜“透光”是镜体厚薄不一,镜面各部分出现了与镜背图文相应的凹凸不平和曲率差异而造成的:有图文凸起处镜体较厚,对应的曲率半径较大或凹陷;无图文凸起处镜体较薄,对应的镜面曲率半径较小或突起;反射光线时,曲率半径大(或凹陷)处发散度较小(或汇聚),从而较亮;曲率半径小处发散度较大,从而较暗。于是在屏障上就形成了与镜背图文相应的图像。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透光镜机理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但是,是否这方面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呢?看来并非如此。虽然多数人都承认“曲率差异”说,然而对“差异”产生的机理却有许多不同解释。有说铸造应力所致者,有说刮磨操作所为者,有道铸磨而获者,有云淬火而就者,各持己见,众说纷纭。其中争论较大的是对“刮磨”和“淬火”等项操作的看法。这仅仅还是问题的一部分,另外,也还有人不同意曲率差异说或间主他说。本文先对几个争论较大的问题略述浅见,然后再谈一下我们对透光镜机理及其基本技术条件的看法。若有不妥,切望诸位指正。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金属工艺在传统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以其技艺的独特与精湛著称于世。本文系就“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花纹钢及王麻子、张小泉刀剪这三种传统工艺作一简介。一、“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在我国古铜镜中,有一些历经一、二千  相似文献   
6.
7.
宋镜出土量是不算少的,尤其南方一些省份,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研究不多,在型制演变方面只是到了近年才看到过一些较为专门的论述,在制作工艺方面则迄今仍无专文讨论。1937年日本学者小松茂、山内淑人分析了48枚中国古镜,只有两枚属宋;解放后国内学者先后分析了30多枚古镜,却不见一枚宋代的。我今承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提供试样,对17枚宋镜进行了科学分析,得知宋镜合金成分很有特色,有不少东西我们过去都不曾了解或者了解  相似文献   
8.
人们一般认为,破碎了的镜,要使它重新组合起来,并且映照出完整的一个影像,即所谓“破镜重圆”,那是断不可能的;但从实物考察来看,我国古代却存在过这一工艺。 近年笔者分析了一百多枚南北朝出土的铜镜,其中一枚半圆方枚神兽镜很值得我们注意。此镜为湖北省鄂城出土,试样编号E30,残,复原直径约19.6厘米。扁圆钮,主纹饰为神兽,外置方枚、半圆枚各一周,再外为倾斜的辐射纹。画纹带缘。厚约0.1—0.15厘米,外缘凸起最厚处为0.4厘米。背面颜色灰黑而泛黄、泛绿,部分图纹凸起部又稍泛白,正面底色灰黑而泛黄,近外缘处多泛绿、泛白,光泽甚佳。断代六朝早  相似文献   
9.
延庆山戎文化墓出土了一枚铜柄铁刀,时代约与春秋中期早段相当.从外形考察和扫描电镜能谱的分析情况看,其刀身当是块炼铁锻制的;从X射线探伤分析的情况推测,它很可能是先用块炼铁锻制刀身,之后再浇铸铜柄,而合铸成型的.这是山戎文化区年代最早的铁器,也是我国今见年代较早的铁器之一,对我们了解早期铁器的冶炼和成型工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山戎青铜合金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科学分析探讨军都山山戎青铜合金技术的发展水平。从分析结果看,以锡为主要合金元素的Cu-Sn-Pb三元系在山戎文化中已经完全确立。尤其是兵工器,其平均含锡量都较多超过了平均含铅量,且含锡量不低。这与现代技术原理是大体相等的。因此,可以认为,山戎青铜合金技术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山戎部族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