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满族与岔曲     
乾隆中叶北京的八旗子弟,汲取汉族弋腔曲调,首创歌功颂圣的岔曲。由于帝王提倡,人介入,提高了它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在宫廷府第传唱,盛极一时。道光时期岔曲从票房走向社会,自娱转为卖艺;杂曲俚语的滋养与古典诗的影响交汇,形成雅俗共赏的风格。光绪初年,岔曲与牌子曲进一步结合,衍生出长于叙事的单弦牌子曲,岔曲的创造、发展,是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化见证。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1日,病榻上的石韵媛女士向笔者忆及贵阳文庙在上世纪吟唱的祭孔歌曲。次日,其老伴杜家瑶先生称安顺文庙当年亦唱此歌,并作适当的补正。歌词系采用《礼记·礼运》的名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体现了孔子儒学的精粹:曲调流畅,朗朗上口,足以令人想见当时都市的弦歌之声,以及对师道的尊崇。在“以德治国”的今日,搜得此珍贵的文化资料,不亦快事乎! 据杜家瑶先生回忆,贵阳文庙在今喷水池省粮食局一带,今徒存老照片,原建筑物已荡然无存,令人唏嘘不已。遥想当年,筑城中小学生一律身着制服,整队参加祭孔典礼,并演唱《祭孔歌》,仪式庄严,给当年的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此一作法,当可借鉴。故将该《祭孔歌》词曲记录下来,以存久远。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校园歌曲中,流行过优雅抒情的《送别》(李叔同填词)、《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词、赵元任曲),也流行过抗日救亡的《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词、阎述诗曲)。  相似文献   
4.
首图古籍部藏杂曲一函31种,皆为辛亥前后北京坊间刊刻的唱本。现选录时事题材的4种:《普劝国民捐》、《外洋乐通商》、《九城修马路》和《最近诸商谋生计叹十声》。这些唱本是下层群众的手笔,语言质朴,尽管有的文理不顺,错别字多,但是内容反映了对朝廷腐败、丧权辱国的愤懑感伤,对和平生活、自由平等的朦胧期盼。  相似文献   
5.
八旗自叹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创立的,结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满族的社会组织制度,共存在了296年。这个以旗统人、以旗统兵为特点的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曾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1644年,清王朝摄政王多尔衮挥师入关,迁都北京,统一全国,那时的八旗军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骑射精锐。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第58页有宁裕之简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