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传统观点认为,和谐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目标。但地方志中关于明清广东水权纷争的记载表明,当地普通民众的维权要求相当强烈,“健讼”成为基层社会的重要特征。根据地方志资料研究明清广东水权纠纷的解决情况,有助于我们接近历史真相,为当代修志工作提供更为真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与历代志书相比,新志书将政法作为独立门类加以记述,这是方志体例一大创新,也是对传统方志体例的重大突破,是一项开拓性工作。新志书重点记述了公安、检察、审判和司法行政等法制建设发展情况。但新方志对法制建设历程的记述普遍存在过于简单化、表面化的问题,因此续修新志书时,应充分总结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究新中国法制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来,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中国国门,我国沿海地区通商口岸的经济发展颇为活跃。上海已成为当时远东地区的国际性大都市。粤商在上海的中外商业交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且人数也最可观,王韬在《瀛蠕杂志》中说:“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随着粤人聚集上海数量的庞大,粤籍子女教育被提上日程。20世纪初,粤人为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在上海办学颇引人注目。限于篇幅,本文仅勾划粤人办学的轮廓。  相似文献   
4.
以往政治地理学对于行政建置的研究,多注意其结果,极少注意到变化过程。广东花县原为数县交界之地,从明中叶开始,当地不断出现要求建立新政区的呼声。方案有建直隶州、建镇、建县三种。但历经150年,直到康熙年间才最终建县。本文分明中叶、明末、清初、最终建县4个阶段讨论国家与乡绅对政区建置的意见分歧,表明乡绅意志最终通过政区设立得到体现,反映出地方权势对国家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保护华侨侨眷利益的侨务政策与《婚姻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原则发生冲突。为了兼顾华侨与侨眷利益,相关部门谨慎探索可行途径,维护新生政权的稳定。但由于外交途径有限,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及国内政治倾向的限制,也出现了顾此失彼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杀的历史渊源流长 ,近代以来更为激烈。西方学者早已关注自杀 ,①现代社会学创始人爱米尔·杜尔凯姆曾发表《自杀论》专著 ,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反映。②中国对自杀的研究 ,至少始于本世纪30年代③。文革以后 ,自杀研究一度沉寂。近年来又逐步引起学者关注。④本文主要以《广州民国日报》为个案 ,来剖析1920年广州的自杀现象。一在传统社会的理念中 ,男性是社会的支柱 ,也是个体家庭经济来源的创造者。他们代表着家庭的形象 ,男性自身与社会舆论都十分看重其成功的一面 ,男性精神与心理压力更大 ,一旦遇有不测就容易导致自杀。广州老…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女学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 ,无论从数量还是从人数来看 ,都主要集中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内陆和西部边疆地区相对较少。这是近代以来外国教会势力扩张方向、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政策差异的生动反映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女性的独身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独身不嫁,大约以广东为最早。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流行妇女不结婚和结婚后不与丈夫共同生活的社会风气,当地称这些女子分别为“自梳女”和“不落家”。据记载,“不落家”婚俗在近代以前已经存在。所谓“不落家”,是指妇女婚后一般仍住在娘家,只在节日才去夫家,直到生子后才长住夫家。有些妇女为了获得自由,还主动代夫娶妾。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1841—1920)是近代史上比较复杂的人物,当过洋行的买办。兼任洋务官僚,又是民族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曾先后在英国的太古公司和洋务派举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担任要职,长期“客游四方,日与异国人相接,较早接触西方法律文化,实现了法律意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意识到:徒袭西方“皮毛”的洋务运动难以富国强兵。他以爱国自强为基础,以西法为参照系,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改良思想,并且开始涉及对传统政治法律制度进行改良的根本性问题,促进了西方法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清末修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与儒家无讼理想相异,旧方志中常有土地争讼的记载,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基层社会健讼的现实和民事审判机制,值得当今修志借鉴。志书编撰应当在追求大而全的同时,加深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深度,生动记载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