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明清时期中欧海上航线开通后,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荷兰、英国等国家组建东印度公司从事与东方的贸易。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海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明清政权交替、西方列强对海上霸权的争夺战争等中外时局变化与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瓷器的输出以及中外瓷器贸易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服饰研究及实物辨识过程中,人们一般根据《大清会典》和《皇朝礼器图式》等记载清代服饰典制的文献,把八团彩云金龙纹样认定为清代后妃吉服上的专用纹样,并进而以之作为区分清代皇帝和后妃服饰的重要标识。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清代服饰实物、清代宫廷绘画中的服饰图像以及清代文献中相关的记载等直接或间接的资料的考察和分析,认为这一认识存在片面性和不准确性。事实上,八团彩云金龙纹并非清代后妃服饰所专有的纹饰。清早期,皇帝也曾穿用过饰八团彩云金龙纹的吉服,这种男用八团彩云金龙纹吉服与女用八团彩云金龙纹吉服存在着明显相异的形制特征,并有其特有的始创、演变和消失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鼓身与鼓面纹样、鼓面内壁纹样及立体装饰等三个方面,对故宫博物院藏铜鼓的纹饰作了简要梳理。并指出,故宫藏麻江型铜鼓鼓面内壁纹样取代前期铜鼓的校音痕迹,是铸造工艺进步的标志。同时,鼓面内壁纹样显示的中原汉文化内容表明,中原地区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日趋密切,民族融合和共同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4.
石湾地区的制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其有窑炉可考的历史则可追溯至唐,明清是其繁荣和鼎盛期。作者在本文中通过对明清石湾窑的研究,揭示了这一时期石湾窑的发展,如窑炉有所革新,产品装烧量大增,温度控制更佳,成品率提高;釉色从青釉、酱釉发展到青、红、白、黄、黑五个色系;产品由实用器发展到艺术陶塑和建筑装饰用陶;陶业行会出现,订立行规,保证了寮场作坊的利益和工人的固定工作及工资,规范了商品的价格,避免了商家之间的恶性竞争,形成石湾窑规模化、精细化的生产。此外,作者据故宫博物院现藏82件清宫旧藏的石湾窑陶器及《活计档》对石湾窑陶器的记载,说明石湾窑陶器至少在乾隆时已经进入宫廷,极有可能是明清石湾窑"贡陶"的遗存。  相似文献   
5.
故宫博物院共收藏古代铜鼓25面,本文详细介绍了这批铜鼓的形制、纹饰、铸造和校音痕迹,将其分成北流、冷水冲、灵山、麻江和西盟等5个类型,并对这批铜鼓的铸制和流行年代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