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8篇
  255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中国古书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收藏和传承历史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传统书画修复技术因此得到发展。在书画修复中,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病害情况是制定修复计划的重要前提,但保护修复中发生的脱色现象是后出现的二次病害,在修复计划中易被忽略以致画心被破坏,失去色泽变得暗淡,甚至出现部分内容缺失,对书画伤害极大,故而对修复中的二次脱色现象进行研究并优化相关修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本工作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对古书画修复中的二次脱色现象进行全面的阐述和研究,从材料和工艺的角度分析了病害成因,将常见的修复中人为造成的脱色现象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修复中二次脱色现象发生的预防判断标准,优化了修复技术,为古书画病害的研究、书画修复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微生物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法开始在文物保护中应用,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文物保护中应用的微生物技术可视为一种运用生物体来生成材料的科学与技术。构建“生物技术-文物保护”技术体系,运用微生物技术方法保护文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微生物技术在各类材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3.
中国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书画艺术,载体一般均为缎本、绫本、绢本和纸本,由于年代久远,绢、纸老化,以及人为和自然因素,疲破成为客观趋势,然而在书画艺术的继承和保护中,形成了中国书画修复装裱的特殊工艺技术。本工作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总结在中国古旧绢本书画修复中,对画芯的清洗、揭芯、补洞、托芯、全色接笔等五大工序和工艺技术操作的认识体会,通过两幅画和书法作品的修复前后的对比,说明五大工艺和工艺技术操作是成功的。通过总结使感性经验提升为科学理论,可更有效地指导古旧绢本书画的修复实践。  相似文献   
164.
采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对海南省中和镇的8件古城门墙砖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研究。由于该地区离海近,粘土中的含沙量非常高,古人在烧制砖时,采用这种粘土作为制砖的原料。烧造时的温度相对高于其它地方烧制的砖。其中4件砖样内部呈灰色,3件砖样内部呈红色,其中1件砖样断面为外围灰色,内部红色。在应用高温细颗粒方法测定这批砖样的年代时,发现样品的高温热释光灵敏度非常差,且不规则,没有\"坪曲线\",因而无法得出这些古代城门墙砖的具体年代。后采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方法对古砖样品进行了古剂量测定,发现这些样品具有较好的热释光前剂量效应,且样品的热释光灵敏度较高,得到的古剂量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No.2、No.3、No.6、No.8样品的热释光年代分别为:距今590年、575年、530年和580年,为明代早期烧制;No.1、No.4、No.7样品的热释光年代分别为:距今410年、345年和375年,为明代中晚期烧制;No.5样品的年代为距今140年,为清代晚期。经考古人员现场考证,认为No.5样品所处位置存在火烧痕迹。这个火烧时间应该在中国清代晚期,即热释光测定年代。  相似文献   
165.
揭取壁画实在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举动。为消除寺观壁画以往因分块揭取给其造成新的人为伤害,在掌握了壁画泥层的层状结构的可分性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以四川剑阁觉苑寺和云南丽江大宝积宫两处明代壁画揭取为例,采取拆除背墙使用临时背衬悬掉壁画的方法,完全可以不分块地将整铺壁画揭取下来,从而实现了对壁画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6.
Elastic dynamic earth pressures induced by earthquakes are computed by analyzing a wall-foundation-backfill system. Both foundation and backfill are considered viscoelastic; the foundation is a semi-infinite space and the backfill, a uniform layer of constant thickness. A simple analytical solution is developed by assuming an approximate backfill-foundation interface condition and adopting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The response functions computed indicate the large influence of the various system parameters on earth pressure, including the foundation characteristics,as well as wall geometry and mass.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the system is also studied by obtaining spectra for base shear. A large number of seismic records are analyzed to obtain average spectra and a total of three correction functions are us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oundation stiffness and density as well as wall inertia. A simple design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maximum base shear.  相似文献   
167.
认识和掌握不同画家的笔墨风格,是古画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入了解和把握画家所在的时代、师承、自身的禀性气质、早、中、晚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等,对古画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8.
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以红、绿、黄等颜料彩绘,再进行第二次低温烧彩而形成的釉上彩瓷.随着红绿彩瓷器在金代墓葬中的不断被发现,其产生于金代已成定论;金代红绿彩工艺对后世尤其是对景德镇釉上彩瓷的影响极其深远,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9.
“书画同源”之说在中国书画界早已形成共识。作为两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在研习过程中如何理解并运用同源的理论,互相吸取养分,增进书画之技艺,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书法与中国画在工具、笔法、墨法、体类、章法等方面的分析,力求在学习书画的过程中能有机结合两种艺术,达到技术与艺术上的互补与互助。  相似文献   
170.
馆藏壁画失效支撑体去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宗  郭宏  葛琴雅 《文博》2009,(6):184-190
馆藏壁画绝大多数为墓葬揭取的,基葬壁画作为一种丧葬文化现象在早期绘画史和思想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馆藏壁画的支撑体是壁画从原址揭取下来后,为长期保存壁画、便于移动与展示,而在其背面重新粘接的。起支撑保护作用的支撑体类型有石膏支撑体、环氧树脂+木龙骨支撑体、环氧树脂+铝合金龙骨支撑体等。随着支撑体材料的失效,壁画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失效支撑体的更换是今后馆藏壁画保护不可避免的工作。本文全面系统总结了馆藏壁画失效支撑体的类型及其去除技术及工艺,为今后壁画的保护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