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State and societal responses to a diverse range of abuses, injustices and exclusions often take the form of providing designated spaces of temporary shelter from the hostility. This introduction to the themed section on Safe Spaces of refuge, shelter and contact outlines the five contributions on such gendered spaces in Australia, Cambodia, England, India and USA. Across the varying rationales and regimes of refuge, shelter and contact, three key themes emerge: the boundary work necessary to carve out safe spaces in a hostile world, the practices within designated safe spaces, and what is achieved in terms of safety and autonomy from gender-based violence.  相似文献   
22.
As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link between territories and interorganisational networks,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 nature of a territory influen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It compares the innovation network forms of two types of territories (high-altitude and medium-altitude mountain resorts) regarding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s widely deba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mbers, the mode of regulation used,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geographical proximity of members. This research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both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literature: inde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territory, innovation networks differ in terms of partners,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regulation mode. However, the nature of the territory does not seem to influence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innovation network since those networks need a hub organization that orchestrates the partners’ actions. These results, by provid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help tourist territories to better attract customers.  相似文献   
23.
房列曙 《史学集刊》2007,5(6):28-34
在中国古代,主要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国家官员。科举制度废除后,孙中山主张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由国家设置考试院,主管文官的选拔、任用和考绩。这一创新的理论实践于民国时期。在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开始运作和完善,其中的特种考试和检定考试是我国的独特创制。文官的任用、考绩、升调、奖惩、抚恤等制度称作文官"铨叙"制度,与文官考试制度相辅相成。文官"铨叙"制度最为规范,也是我国的独特创制。  相似文献   
24.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乡村游”,表明政府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然而,我国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法国乡村旅游从探索到完善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路程,发展规模大,销售网络完善,拥有系统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使法国乡村成为家庭度假和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其在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主要包括:政府、居民和旅游企业统一协调;乡村旅游的模式相对固定;利用政府性的旅游部门进行推销;利用行业认证进行质量控制和宣传;营销模式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25.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乡村游,"表明政府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然而,我国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法国乡村旅游从探索到完善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路程,发展规模大,销售网络完善,拥有系统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使法国乡村成为家庭度假和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其在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主要包括:政府、居民和旅游企业统一协调;乡村旅游的模式相对固定;利用政府性的旅游部门进行推销;利用行业认证进行质量控制和宣传;营销模式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26.
山西省稷山县太阳村(公社)是集体化时代闻名全国的卫生红旗单位,其公共卫生工作及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成绩斐然,具有明显的典型意义和时代特征。不过,这种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以及较低医疗保障水平基础上的,并与历次政治运动关系密切。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稷山县公共卫生事业因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体制而最终走向了衰落,但其经验和教训可为今后创新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7.
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开始实行且步履艰难的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历经北京政府、南京政府和抗日战争的动荡,成为民国时期行政管理体制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伴随着制度性建设的日益完善和具体实践上的相对混乱,这一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得与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遗产.近年来,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日益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8.
杨杰  胡平 《旅游科学》2007,21(1):69-73,76
会展业和旅游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旅游业有极强的带动作用.本文以2005上海国际汽车展作为案例实证研究,以实地调查的数据为依据探讨参展观众的本地旅游消费结构,详细分析其构成以及国内外地观众与境外观众、不同身份的参展观众的旅游消费结构差异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9.
袁书琪  刘丽 《旅游科学》2007,21(4):8-11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在全国和亚太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有重大意义.当前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偏重观光游览,旅游投入偏少;偏重自然景观,旅游文化发掘不够;偏重旅行消费,旅游六要素不完备;偏重旅游旺季,时间上经营不平衡;偏重低级竞争,市场无序现象还比较严重.旅游产业布局存在旅游集散地与目的地错位、星散布局缺乏整合、重复布局分散客流、单体布局缺乏联系等问题.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应集中精力抓准重点,延长产业链,设计旅游精品,调整布局构建多级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30.
杨效忠  严星雨 《人文地理》2022,37(3):1-6+162
近年来,旅游业已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旅游研究却呈现出固化和乏味的态势。未来旅游研究应科学与哲学齐头并进,与生命哲学的结合,更是旅游研究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以生命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梳理为切入点,探索旅游生命观的形成,以生命哲学视野下的旅游概念与本质为整个研究体系的逻辑起点,分析生命哲学视域下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从矛盾论、价值论的视角逐步探讨未来旅游的研究与实践方向。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发现生命哲学下的旅游本质应是体察风景、体验生活与体悟生命的统合。人与自然共同构建生命共同体,科学旅游发展观应转向“以生命为本”,未来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生命自由和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生命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