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3篇
  免费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晚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基督教宣教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文化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区类型,目前在我国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并没有受到重视。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分布多以形式文化区,或是感觉文化区的形态出现,很少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文化区。本文则通过对晚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基督教宣教区进行个案研究,指出以功能文化区形式出现的宣教区,其空间结构特征,一方面受制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地域格局,另一方面,则与各差会在陕西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权力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2.
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代西北多民族多文化分布的重要地区,民族文化交流与整合持续发生。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发展过程、动因及机制的分析,认为异质文化因子的不断介入,使河西文化在变化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取得一致。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是形成河西走廊以汉族儒家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域复合体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3.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体存在四个以名山为中心的文化圈,即以华山为中心的华山文化圈,以嵩山为中心的嵩山文化圈,以太行山为中心的太行山文化圈和以泰山为中心的泰山文化圈,它们同时并存又相互影响,相对独立又渐趋融合,在华夏集团的形成和中国古代文明化进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4.
试论马桥文化与中原夏商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峻 《中原文物》2006,(2):40-45
夏商时期位于东南太湖地区的马桥文化,同中原夏商文化在文化内涵上存在着许多相关性,但在更深层次的思想、制度乃至政治关系上,马桥文化则还未纳入中原夏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内。尽管如此,夏商时期的马桥文化正处于太湖地区从良渚时期较为封闭的对外关系、到吴越文化时期全方位同外界进行交流的中间结点上,因此在太湖地区早期古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中,马桥文化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5.
吴城文化时期,农业生产兴旺,手工业高度发展,商业贸易活跃,与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往来。繁荣的社会经济,促使社会各阶层分化和早期城邑的兴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文明形态,成为长江中游地区一个辉煌的文明中心。吴城古城便是这一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26.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本文选取了我国几个代表性的案例,逐步展开分析,提出若干个相应的假设,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兰州、西安两地开展了抽样调查。本文应用国际通用的科学方法和规范模式对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探讨,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127.
气候变迁与商人南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渭莲 《中原文物》2006,12(1):37-45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显示,距今4000年-3500年期间全球气温有过明显下降,这一降温事件对当时人类的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国前的商人正处于此次气候发生变异的时期,其活动地域的南迁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8.
施义慧 《史学月刊》2006,(12):89-94
在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子女的童年生活,逐渐由参加劳动转变为接受教育。这种转型根源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思想文化界看待童年的观念变迁影响着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工业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改变了人们对待儿童的劳动和教育问题的传统态度;国家出于社会控制以及对民族未来的考虑,也在下层儿童的教育和劳动立法问题上采取越来越主动的态度;工人阶级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和劳动问题的态度,也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着改变。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工人阶级儿童的生活重心逐渐由劳动转移到教育,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英国普通儿童的命运,也使得现代意义的童年生活初具模型。  相似文献   
129.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活动以及音乐美学思想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乐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合一,强调音乐的美与伦理道德的善相统一;二是传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既吸收不同的音乐文化,又统一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音乐文化整体;三是以"和"为美的审美意识,遍及儒、道各家,在不同的哲学流派中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本文结合南北朝至隋末区域文化合流的背景,考察隋末唐初秦府集团成员的仕进状况,其中包括人才类型、家庭政治背景、个体政治势力来源、进入秦府的渠道、个体政治活动空间,认识了以李世民为核心的秦府政治集团,利用争夺天下之机,逐步拓展政治空间,将各地各类精英人才吸纳到秦府集团里来。在此过程中,李世民集团有意识地编织原北周、北齐、南陈入杨隋政治势力后裔,并用关陇、山东、江左这三大政治文化区域人才所长,将他们化入到同一个文化熔炉里融冶,大大推进了区域文化合流的步伐,在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史上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