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3篇
  免费   129篇
  737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This article uses the case study of the Belgian grandes manoeuvres of 1882 and 1883 to explore the ways in which self-defined ‘all male’ spaces can contribute to the study and d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masculinities. Using the manoeuvres of the Belgian army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s a theatre of (military as well as civilian) corporeal and discursive practices, the simultaneous enactment of masculinity and nation is analysed. The material spaces in which these military exercises took place are understood as contingent creators instead of passive containers of masculinity: that is, rather than as a passive background to soldiers' movements, the champ de manoeuvres appears as an active stage, a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gendered military identity, but also challenging dichotomous understandings of gender. Likewise, the gaze upon both landscape and soldiers by different audiences plays an active part in the 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sculinity and nation: the act of recognition, performed by male and female civilians, during and after the manoeuvres was crucial for the continuous repetition of the discourse that created and upheld notions of ‘man’ and of ‘Belgium’.  相似文献   
992.
993.
一直以来,日本因素对傅抱石的影响在其研究中众说纷纭、各有见解。本文试图从傅抱石留日经历的史实入手,结合近代中日美术交流等历史情境和社会背景,从三个方面(日本画坛影响下的傅抱石绘画思想之流变、日本画风影响下的傅抱石与岭南画派之比较、日本艺术理论对傅抱石绘画思想之内在影响)探讨傅抱石留学日本的经历对其绘画观念乃至风格造成的实际影响和深层原因,并作出合理的历史阐释,挖掘傅抱石绘画思想中对日本绘画复杂而微妙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94.
音乐是汉代文化的重要构成,汉代经学与文学对此均有讨论与表现,二者传递的审美理想并不相同。经学视阈下的音乐之美:以德为本质与归趋;表达欢乐平和之情。汉代文学中的音乐之关,表现为:重视娱耳目乐心意之用;情感悲凄,曲调婉转、急促;乐器以丝竹类为主。  相似文献   
995.
终江户一代,日本实施了锁国政策,但这种锁国并非常规理解的紧闭国门,拒绝与外界进行一切交流的锁国。事实上,日本不仅保持着与中国、荷兰、朝鲜等国的联系,而且通过中国人与荷兰人获得外部情报,并通过推广兰学接触西方科学成果。正是这种非常规的锁国,一方面维护了日本国内两百多年的和平与稳定,有效地阻止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维护了民族独立;另一方面将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996.
李端棻《苾园诗存》147首,大部分写于流放新疆之后,诗歌揭露黑暗现实,批判专制制度,宣扬“平等”、“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为贵州民智开发的先声。其内容与风格与“诗界革命”主张隐然契合。李端菜应该是“诗界革命”的宿将。  相似文献   
997.
使节制度是近代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使节制度产生于总理衙门时期。清末新政十年间,清政府通过严格出使大臣的选用标准,统筹使馆随员的使用,实现使馆定员定岗,控制出使经费的使用,健全使馆武官制度,重申中国接受及派遣使领的合法权利,对中国近代使节制度进行了变革与完善。这一时期的变革围绕集权、高效展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使节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98.
2~7世纪的东亚世界,正处于国家整合和社会变革的非常时期。其时位于朝鲜半岛西海岸的国家——百济与中国大陆各朝代的交往最为密切和频繁,成为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诸国之间沟通联系的重要使者和促进东亚汉字和儒学文化圈形成的重要媒介。透过古代史籍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和考古的发现研究,以连接中国大陆东部和朝鲜半岛西部的海上交通为切入点,可以从航海史的角度揭示中国与百济之间来往和交流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999.
在分析汉代免老、新傅、罷癃等制度后,认为在南郡的人口结构中:新傅、免老人数均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各侯国人口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据木牍,《秩律》各县的排名隐约遵循口数原则。  相似文献   
1000.
个旧锡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1890-194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1889年蒙自的开关,尤其是1910年滇越铁路的全线通车,极大地改善了云南的对外交通运输条件,推动了个旧锡业的迅速发展。在1890年至1949年的60年间,个旧共生产大锡323042吨,个旧锡业也取代铜业成为近代云南的矿业支柱。个旧锡业在推动云南矿业发展的同时,也对个旧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1890年至1949年的60年间,个旧地区仅土法炼锡就至少消耗45万吨以上木炭。个旧、蒙自、建水、开远和石屏五县地区天然林平均覆盖率从清初的90%锐减至1940年的2.98%,近三百年间减少了80%以上,个旧锡业开发显然是五县天然林平均覆盖率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同时,锡矿的大量粗放开采和冶炼,也污染了个旧地区的土壤、水源和空气环境,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当地民众尤其是矿工的身体健康。因此,锡业开发是导致近代个旧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