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4篇
  免费   21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1167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80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社会对乡村认知转型的基本思潮,其演进脉络经历了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从主体和功能两个维度进行乡村认知的基本框架,并从历史视角对中国乡村的认知变迁进行了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乡村的认知大致经历了牺牲型乡村和追赶型乡村两个阶段,直至城乡统筹的概念提出,才有一定的改变。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乡村的三重价值——乡村的农业价值、乡村的腹地价值和乡村的家园价值。基于这样的多元价值,尝试性地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992.
旅游景区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行为是影响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直接影响旅游地企业与社区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社区居民的调查研究,分析社区居民地方依恋、遗产价值认知与他们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感知的关系,研究发现:①社区居民认为景区开发企业应对股东、游客、员工、遗产和政府承担责任,特别是要对周边环境与社区居民负责;②地方依恋感和遗产价值认知较强的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着更高的预期;③地方依恋通过加强居民的遗产价值认知深化其对景区开发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感知。  相似文献   
993.
张勇  何深静 《人文地理》2015,30(2):65-71
借助对城市企业主义的简明定义,即以"企业化表述"和"企业化方式"来实施"企业化战略",通过考察中部小城河南省济源市20年来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城市企业主义经历了由萌芽到深化的"全球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中国,城市企业主义是多重尺度共同作用的产物;市场化和全球化构成相互交织的推动力量;城市体系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城市企业主义的战略与行动内容。  相似文献   
994.
张永姣  曹鸿 《人文地理》2015,30(6):83-88
新型村镇建设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分别针对我国当前阶段乡村发展、国土开发的重要空间调控手段,基于主体功能思维而对聚落体系进行自上而下的分类指导应该作为促进乡村聚落有序发展的重要思维。论文借助于图底关系理论,将主体功能区作为"均质面集"的发展意图转译到县级单元内"异质面集"的主导土地用途区,并进一步聚焦到"点集"乃至"点"层面的村镇聚落体系组织与聚落建设,总结了三类主体功能区的7种主导新型村镇建设模式及对应的空间优化目标,拓展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县级以下尺度的规划指导价值,实现了不同尺度空间规划的法则演绎,为主体功能区格局下我国县域尺度的村镇聚落功能优化与体系重构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张延吉  秦波  吴凌燕 《人文地理》2014,29(5):121-126
流动商贩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正规商业不相同。本文以正规商业和流动商贩的引力可达性指数,比较两者在同一区位的可达性差异,依此将两者的空间分布关系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些类型在空间上呈同心圆、扇形与多核心相结合的分布模式。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以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为代表的社会力、以国际资本为代表的市场力和具有不同监管强度的政府力均对正规商业与流动商贩的空间分布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魏冶  修春亮  王绮 《人文地理》2014,29(3):83-88
以沈阳市为研究案例,借鉴国际著名团队POLYNET的研究经验并加以改良,进行了空间联系视角的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实证分析。分别从人口密度分布、就业-居住空间联系网络与企业空间组织网络三个维度来识别沈阳市的人口中心、就业中心与产业中心,综合分析这些"中心"得出四点结论:①城市核心区就业与居住中心构成十字交叉的内循环结构;②浑南新区次中心特征颇具雏形;③外围人口中心、就业中心与产业中心错位发展;④沈阳市呈现不均衡的多中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抗战初期,我国沿海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大举内迁,起于1937年八一三抗战,到1940年夏基本结束,在后方形成八个新工业区。沿海沿江地区的民族工业大举内迁,建设后方工业基地,写下了抗战史上悲壮而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98.
当前对《国家赔偿法》的修订已纳入立法规划,结合佘祥林“杀妻”一案,针对目前国家赔偿法中有关国家侵权赔偿的范围仅包括实际的物质损失,而不包括由于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本文提出应扩大国家侵权赔偿的范围,将国家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纳入赔偿之列,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国家侵权赔偿制度,才能真正满足构建法制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9.
伴随文化遗产诞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其周围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环境构成文化遗产的背景环境,应该加以妥善的保护。紫禁城的背景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积累,明清北京城的整体格局是它的骨架,传统城市设计与建筑和前人对北京地区自然环境的开发成果构成它的美学和景观特色,众多文物古迹是其中的重点元素。北京城市性质发生革命突变以后,在城市规划上的缺陷造成紫禁城背景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确定和故宫缓冲区的建立,将净化和恢复紫禁城背景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从建筑群基址规模这一概念出发,对文献与考古资料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探讨,既注意到建筑群基址规模随时代发展而逐渐缩小的趋势,也注意到建筑群基址规模可能是一个规制性的问题,即在大约相近的时代,同等级别的建筑群,如宫殿建筑群,其基址规模也是大体相当的。而同一时期建筑群中,等级较高的,其基址规模也比较大,因而,基址规模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不可替代的等级符号性建筑要素。从这一概念出发,本文对《周礼·考工记》中的王城规划思想做了分析,得出了更为接近古人记载的王城规划图式,并依据文献史料,发现金中都宫殿、元大都宫殿、明中都宫殿,甚至明南京圜丘坛,都采用了周回9里30步的基址规模尺度,此后的明南京、明清北京又沿袭了明中都宫殿的基址规模。而这一规制可以上溯到宋西京洛阳宫殿、宋汴梁金明池琼林苑,乃至隋唐洛阳宫城、北魏洛阳宫城的基址周回长度和基址面积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