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1篇
  免费   46篇
  5487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通过对西周金文赏赐物甲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铭辞文意和诸赏赐物排列规律,推测传统释为盾的一些形体应为甲;并对甲、盾二字在西周金文中的演变做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62.
    
  相似文献   
63.
谢理  邓毛颖 《人文地理》2000,15(5):14-18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在适当的地段采用高架形式以节省资金,却常常不为人们所接受,主要在于其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方面。本文以广州市地铁二号线为例,对从快速轨道的高架线环境和景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明了城市快速轨道采用高架线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它对城市景观也是一种强化,它可以促进城市早日形成快轨交通网络系统,对解决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更加有利,而它的环境影响也可以控制在人们接受的水平等观点。并提出解决快轨交通高架线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造成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4.
纸张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信息载体,液相脱酸法是应对纸张酸化并延缓纸张劣化的优选手段。事实证明,制备性质优良的脱酸液以高效去酸留碱并采用适宜工艺以保持纸张平整是实现优异脱酸效果的重要前提。本文对国内外近十年内多数液相脱酸工作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从浸润性、分散性、加固性、抗菌性及防皱工艺五方面对纸张液相脱酸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并总结相应对策,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5.
珠江三角洲中小城市的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永洁 《人文地理》2002,17(5):33-35
本文通过对中小城市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地位、发展特点、城市化形成机制以及珠江三角洲未来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①中小城市的发展完善了珠江三角洲的城镇体系;②中小城市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大城市;③未来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将更趋多样性,将会出现更加理想的城市化空间发展模式。另外,针对珠江三角洲未来中小城市的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6.
刘玉  刘彦随  郭丽英 《人文地理》2013,28(3):114-120
以2008年3项乡村地域功能态和2000-2008年3项功能的增长势作为指示指标,利用Matlab软件的SOFM程序进行环渤海地区乡村地域功能分区,为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协同的乡村地域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修正最终划分为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生态保育三个主导功能区,并细化为13个功能亚区。经济发展主导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渤海沿线以及交通干线附近,是区域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其功能定位是保持经济技术领先优势并优化空间布局。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平原集中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但经济发展缓慢;围绕主导功能定位建设高产、稳产、高效的\"大农业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态保育功能区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区,优先保障生态建设与修复的土地需求,生态唯先的组织生产、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67.
我国的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四保 《人文地理》2002,17(2):86-89
区域经济地理学在我国是一个受到特别重视的地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文章讨论了西方和苏联地理学中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情况,和在我国得到特别发展的条件,认为与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特别的关系。文章对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回顾,列举了这个学科在基础理论上的有代表性的成果,认为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即包括劳动地域分工、经济地域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区域化等。文章认为,我国丰富的区域经济生活实践将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并提出了学科在跨学科方向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8.
区位机遇与地区经济发展——以长三角城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子蓉 《人文地理》2007,22(4):95-99
区位机遇是指通过优化空间关系,促进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各种机会。它具有明显时空差异性,是激活区位优势的强大引擎。文中采用2005年长三角城市的经济总量、非农业人口、二、三产业比重、外资总额、地区经济强度等5个指标,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出16个城市的综合规模指数。据此,将长三角16个城市分成3个层次,并分析了各个层次的区位机遇。最后,文中以高速公路时代和跨海大桥时代为实证研究,辅以湖州、舟山、南通为例作翔实的分析,进一步证实区位机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9.
甘肃省城市经济辐射区及其经济协作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平  姚永鹏  张方明 《人文地理》2006,21(2):89-92,98
文章选择了断裂点模型作为定量衡量的方法,应用断裂点公式、场强公式和辐射半径公式,以城市规模和城市距离为起点,计算出断裂点位置及其场强,并选择边界场强计算出了甘肃省14个主要城市的经济辐射半径。依据这一定量化的辐射范围,分析了甘肃省区域内点辐射和线辐射的特点,进而为城市经济协作区的划分、城市化战略以及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0.
时空间行为研究为透视中国城市转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但已有研究对中国西部城市关注较少、未能形成反映西部城市特色的结论。选取西宁市作为案例,基于2013年居民时空间行为调查数据及城市设施分布数据,分析居民时间利用、时空路径等时空行为特征及其与城市设施分布的匹配关系,以此补充微观行为视角下的中国西部城市研究,为中国城市时空行为方法论提供西部城市的验证。主要结论包括:①相比于东部城市,西宁市存在工作活动比例低、平均时长短,早通勤时间延后,午休返家,时间安排灵活等特点; ②西宁市与周边地区间存在具有高原地区特色的跨城市通勤和休闲行为; ③居民活动分布与城市设施布局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