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93篇 |
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54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139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407篇 |
2012年 | 355篇 |
2011年 | 325篇 |
2010年 | 300篇 |
2009年 | 309篇 |
2008年 | 315篇 |
2007年 | 395篇 |
2006年 | 411篇 |
2005年 | 373篇 |
2004年 | 287篇 |
2003年 | 266篇 |
2002年 | 196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Mediterranean Historical Review》2012,27(1):67-81
In the present text the qualitative evidence for the activities of the mercantile fleet of the Greek subjects of Venice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 has been processed, focusing mainly on its statistical fluctua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as well as to the apparent specializations in terms of the geographical spaces of activity and the cargoes transported. 相似文献
62.
In this article, Sappho’s Brothers Poem is re-evaluated and analysed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that have not been addressed sufficiently in scholarship so far. First, some questions of principle regarding the role of the brothers and the Sapphic speaker are discussed. Secondly, the poem’s communicative situation is examined, and different option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erson addressed as “you” are considered. Thirdly, it is demonstrated how the poem establishes an intertextual dialogue with the Homeric Odyssey on various levels, and how this dialogue affects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 Finally, the commonly held view that the five transmitted stanzas do not represent the entire poem is challeng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ome wider considerations about some of the most common assumptions regarding the nature and the fragmentary state of the Brothers Poem. 相似文献
63.
王毓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2(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继承秦汉杂述及地理志书的基础上,进入了中国古方志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繁盛阶段。在国家分裂,朝代更迭的背景下,各种方志层见错出。计有:"记"、"志"、"录"、"传"、"赞"、"图"等多种体例的方志,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现象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有紧密的联系,结合时代特点来考察此一时期的方志,才会在总体上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4.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而1976-1978年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政策的前提和基础。1977年3月的全国计划会议和1978 年7-9月的国务院务虚会,使全党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为后来的对外开放的实践创造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66.
赵世瑜教授是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所著《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一书,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力图形成的新的历史解释思路、新的通史意识及其发展态势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韶乐探源:苗蛮文化对中原早期文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学界都认为韶乐是中原早期发明的礼乐制度.与处在蛮荒地区的苗蛮化并无关系。但根据可靠献.隋置韶州得名于韶石,韶石得名于韶乐.可知粤北地区的古化当与韶乐有联系。如果进一步探索.先秦献所载帝舜奏韶乐的传说和夏启舞九韶的“天穆之野”都在今湘南、粤北的南岭地区,韶关石峡遗址出土的6人舞蹈实物显示这一地区的先民早在5000年前左右就对乐舞情有独钟。因此.韶乐当是中华明初期南北方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南方苗蛮化对中原早期明的形成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8.
南外宗正司是宋代管理外居宗室的机构。宋金交战,为躲避战乱,它辗转迁入福建泉州。南外宗正司的机构非常健全,宗室在闽蓬勃发展。南外宗正司的入闽,对提高泉州乃至福建的历史地位以及促进福建经济文化的繁荣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从19世纪末叶以来,美国外交思想经历了从孤立主义向所谓的“国际主义”的转变,这种转变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基本完成,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借助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和化力量,大踏步地迈向国际政治竞技场,实现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美国领导人梦寐以求的世界领袖地位。然而,这种转变在国内外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最终把美国的世界领袖梦想化为烟云。不过,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等利益已经使美国无可解脱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就美国外交而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人厌恶卷入大洋之外政治事务的传统心态由此正发生着变化,这也预示着美国力图充任世界领袖的时代正在缓慢地到来。 相似文献
70.
王建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3):15-18
由于桧国微小,《诗经·桧风》在春秋时代就不受人重视,后人对《桧风》四首诗的主题解释也往往含糊其辞、牵强附会。本文运用组诗研究的方法,把这四首诗联系在一起分析,认为《桧风》创作于东周初年郑武公灭桧之后,它是一组桧遗民抒发亡国之痛的诗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