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生态文明: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亦冬 《攀登》2008,27(1):73-76
生态文明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其理由为:生态文明理念是时代发展经验的总结;历史教训不能忘记;能源资源日渐短缺;生态环境容量约束加大。  相似文献   
32.
大预应力锚索在将军崖岩画保护中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大预应力锚索在将军崖岩画保护中的选择与应用,强调了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33.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 current Chinese legal regime for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from two perspectives, i.e. from that of legisl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and highlights the deficiencies thereof.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China has to improve and reform its domestic law to rectify the blatant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statutes and to implement the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that it has concluded or acceded to; Moreover, China should reform its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to overcome the obstacles to efficient law enforcement whose success, in turn, depends on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promis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相似文献   
34.
As a knowledge domai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tourism is framed in reference to cultures conventionally recognized as ‘indigenous,’ and engages this almost exclusively from a supply-side perspective. This paper reimagines indigeneity and indigenous tourism as embracing also the other 94% of global population. From a utilitarian perspective, this inclusion of ‘nonconventional indigenous people’ harbors opportunities to advance the sustainability agenda by reconnecting modern mainstream cultures, through personal exposure in dispersed settings, with ancestral roots and associate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Such reconnections are framed as a form of re-indigenization that may be especially attractive to ‘travel promiscuous’ diasporic populations such as those found in the ‘settler’ countries of Canada,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rticulation of this concept could be facilitated by existing knowledge domains and products in heritage tourism, rural tourism, and urban tourism, as well as sustainable tourism. Rather than usurping conventional indigenous efforts to re-indigenize and re-empower, it is contended that the nonconventional dimension can coexist with and even reinforce the latter, while enriching the dimensions of indigenous tourism as a dynamic knowledge domain.  相似文献   
35.
邓小平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体方面,主张控制人口,主要涉及绿色发展的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客体要素方面,倡行植树造林,内含了绿色发展的生态安全观、群众主体观和持续绿化观;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支撑条件方面,强调科教对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先导作用,突出立法建制对环保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蕴含有绿色发展的科技观、教育观和法制观。总结和研究邓小平绿色发展思想,对于深入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历史与理论逻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新设计、新规范,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玫 《人文地理》1995,10(2):62-66
加强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促进了环境的保护,但"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观念又强烈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人口的膨胀导致人们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对环境保护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吸收古文化的精髓,剔除糟粕,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比较全面地回顾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内容、相关的评价模型等方面评述了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西北干旱区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西北干旱区城市发展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其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西北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设想及其对策,为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9.
城市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永平  赵雪  李羿 《人文地理》1999,14(Z1):40-43
分析了我国住宅小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并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0.
江苏县域集镇规模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山  张小林 《人文地理》1999,14(3):26-30
集镇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既要让农村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的城市生活,又要保护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这必然涉及到集镇群体的规模体系构成和职能分工。集镇规模体系是相对单个集镇而言,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县域内若干个社会、经济等方面相互联系的集镇,由于发展条件和历史选择不同,必然构成一个规模体系。它是在县域范围内具有不同规模等级、职能有一定分工、相互联系、空间分布有序的集镇群体。其职能是组织商品的生产、流通、提供各种服务、实施社会管理等。本文首先提出了集镇规模体系的优化标准,然后提出了江苏县域集镇规模体系的框架和逐步实现上述框架的集镇发展的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