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2篇
  5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Recent fieldwork has considerably increased our knowledge of early Holocene settlement in Southwest Arabia. Neolithic settlement occurred within an environmental context of increased monsoonal moisture that continued during the mid-Holocene. A now well-attested Bronze Age exemplified by village- and town-scale settlements occupied by sedentary farmers developed toward the end of the mid-Holocene moist interval. The high plateau of Yemen was an early foc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ronze Age complex society, the economy of which relied upon terraced rain-fed and runoff agriculture. On the fringes of the Arabian desert, the precursors of the Sabaean literate civilization have been traced back to between 3600 and 2800 B.P., and even earlier, so that a virtually continuous archaeological record can now be described for parts of Yemen. In contrast to the highlands these societies relied upon food production from large-scale irrigation systems dependent upon capricious wadi floods. Bronze Age settlement, while showing some links with the southern Levant, now shows equal or stronger linkages with the Horn of Africa across the Red Sea. Although some regions of Yemen show breaks in occupation, others show continuity into the Sabaean period when a series of major towns grew up in response to the incense trade with the north. It is now clear that these civilizations grew up on the foundations of earlier Bronze Age complex societies.  相似文献   
62.
本以“信息”作为创新资源予以整合,诠释了现代酒店的信息管理(E)模式在网络时代的全新运作及其对传统酒店经营管理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考。  相似文献   
63.
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续添 《史学月刊》2002,2(6):80-86
“地方主义”一词,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其后至今被较多地使用;中外关于地方主义的阐释也颇为复杂;依据这些阐释和对“地方主义”一词的解构,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地方主义的内涵应是地方心理观念、地方政治意识、地方政治行为及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样一个结构。关于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界定,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应是基本标准;中央政策是一个重要标准;国家的政治传统是一个参照的方面。界定的立足点应在于:它必须出自地方,是地方的意识和行为;它的基本方面是地方对中央;它的本质是地方同中央争权夺利。  相似文献   
64.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向西方学习的文化先驱,是最早明确提出建立博物馆的有识之士,是积极倡导建立博物馆的领袖人物。康有为对近代博物馆的认知和宣传,以其1898年逃亡海外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他通过大量阅读西书,知道了近代博物馆及其功能;第二个时期,他流亡海外,仍向国人介绍众多亲历的博物馆,并提出建立博物馆的理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5.
王维 《攀登》2007,26(2):53-56
要使一般人都能把抽象的哲学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就必须建立应用哲学。应用哲学是关于如何把抽象的哲学原理运用于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学问。它包括学科哲学和哲学方法学(方法类应用哲学)。本文将着重对建立应用哲学的意义及哲学方法学的基本框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6.
Gender research archaeology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but its dissociation from the resources of feminist scholarship and feminist activism is a significantly limiting factor in its development. The essays that make up this special issue illustrate what is to be gained by making systematic use of these resources. Their distinctively feminist contributions a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doing science as a feminist” that have taken shape in the context of the long running “feminist method debate” in the social sciences.  相似文献   
6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顺义 《攀登》2007,26(1):24-28
本文分析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提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与高度重视,又需要农村集体与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68.
公信力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治伟 《攀登》2007,26(1):76-78
公信力研究是信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基本概念研究不足。从已有的概念来看,主要有“信用”观、“资源”观、“能力”观、“信任”观。这些观点分别从某一侧面揭示了公信力的内涵。综合这些研究,对公信力可以作出这样的定义:公信力是指公共权力领域与公民社会领域中以组织形态存在的行动者(公共机构)及具有“公共性”的抽象存在物(主要包括语言、制度、权力、货币、真理等)因赢得公民的普遍信任而拥有的权威性资源。  相似文献   
69.
王振昌 《攀登》2006,25(3):48-49
本文论述了共和县“十一五”期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基本思路。文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就是要在“生产发展”上做文章、下功夫,在“生活宽裕”上出主意、想办法,在“乡风文明”上搞创新、出成果,在“村容整洁”上定规划、抓治理,在“管理民主”上建制度、提要求。  相似文献   
70.
郭穗 《攀登》2006,25(3):104-106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样性,这是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且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其中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具体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深入探讨和研究对大学生价值观予以引导和教育的措施,以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