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和军队,在中国这块辽阔广袤的地理舞台上,演出的一幕打倒国内外反动派,解放和建立新中国为目标的胜利活剧。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国情"。又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相似文献   
52.
历史事实:史学家建构过去的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汉全 《史学月刊》2005,4(2):88-95
中外历史哲学界对“历史事实”存在严重的争论,主要问题是关于历史事实的应用范围与含义上的分歧。其实,“历史事实”只能限制在历史认识论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而历史事实与史料中的事实也不能等同。从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的关系来看,历史事实依历史学家的存在而存在,“历史事实”是史学家建立的关于过去的图景,是一个关于过去历史实际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3.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退出经营第一线以后,一直从事推广经营理念的活动。最近,他在中国推出了新著《人为什么活着》。该书是对稻盛哲学的总结与发展,很适合中国企业家阅读。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潜意识的作用;生活的意义与利他经营;宗教意识与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通过分析该书的内容,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正确的宏观的指导思想,具体有效的员工激励方法,加上经营者的人文关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和出色的业绩。  相似文献   
54.
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杀现象是五四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些自杀现象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弊端,比如社会的动荡、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缺陷、危险人生观的倡导等等,引起了五四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自杀现象作了多次讨论,分别从自杀的趋势和原因、自杀的道德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提出了以提倡新的人生观和改造社会制度两种手段对自杀进行救济。同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使五四思想家深刻认识到新思潮中可能有危害人的思想的成分,绝对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人们无所适从。他们明确提出反对这些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5.
冯建辉 《攀登》2010,29(3):70-74
当代中国政府正面临着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这需要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予以学理性关注。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把握马克思哲学本性而面向中国问题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新范式,"权力至上"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对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需要从改造深层社会结构入手,逐步改造传统社会层级结构,把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社会层级结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服务型政府和公民社会所构成的三维制约的社会结构,以推进当代中国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56.
成龙 《攀登》2010,29(4):73-77
对中国哲学主体间相互关系的思考始于春秋,其所以如此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生产力大发展,宗法关系被打破,尤其是各国间的战争,为人们思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二是鬼神崇拜观念的淡化,个人自主空间的扩大,辩证思维的相对发展,为人们思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精神条件;三是中国哲学家一开始就以“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身心统一”为最高价值追求,这为古代哲学家较早思考主体间相互关系准备了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57.
Elective Affinities: Musical Essays o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 Theory collects a selection of Lydia Goehr's recent essays. In them she traces "a history of attraction and reaction … of music to philosophy, drama, birdsong, crime, film, and nationhood" (ix). Goehr examines the ways that philosophers, the ideas that they present, and works of art display "elective affinities". Her procedure is like that of an art historian who presents parallel slides to reveal visual affinities, even between artists who themselves were unaware of each other. Her analyses are erudite, lucid, and always suggestive, but what I found most admirable in Elective Affinities is Goehr's extraordinarily brave experimentation with a novel form of philosophy-writing, the adumbration of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is review. Her book is strange enough to be genuinely magnificent and lastingly influential.  相似文献   
58.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已经从经营第一线退出多年。然而,2010年1月,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做出决断,77岁的稻盛和夫出任日航的首席执行官。此举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虽然有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但更多的人对稻盛和夫的重新出山持乐观态度。本文分析了日航重组的背景、鸠山首相请稻盛担此重任的原因。本文认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作为改变企业人心的“良方”,结合成本管理等有效的经营手段,有望使日航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59.
关于阴阳家邹衍的思想学说之内涵,学界多据先秦文献并参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颇有论列,而于邹衍学说之渊源流变作系统研究者所见不多.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据<史记>其他各篇所记涉及邹衍的资料,作深入探讨,认为其渊源在于星象历法之学与儒家思想,其流变则表现为方仙道与五德终始说.这一结论,或许可以为邹衍研究作一点拾遗补阙的工作.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