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9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bstract

Before colonialism, heritage sites such as Khami were considered resting places for ancestors, valued more for the spirit of place than their monumentality. In this context, local custodians hardly intervened with the fabric of the sit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which persist to this day, vegetation control and wall restorations became part of routine conservation measures. This paper discusses drystone wall restorations carried out at Khami between 2000 and 2015 focusing on the disjuncture between indigenous and local concepts of heritage, concerned with access and preserving the spirit of ancestors, and ‘western’ principles of restoration. It argues that while ignoring the structural disintegration of Khami would have resulted in possible delisting from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the ‘neglect’ which Khami experienced was in tandem with its local social context; being a resting place for ancestors. While the reconstructions interfered with an acceptable physical context of local beliefs, restorations maintained the integrity of the sit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with positive local economic benefits. Although compromises are by their nature unsatisfactory, modern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Africa must adapt and improvise to achieve a mix of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to reflect changed and changing realities.  相似文献   
82.
提倡文武两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道中的重要内容。到了江户时代儒学成为官学,经过儒学的改造,日本传统的文武两道观发展为以仁义之道为基础的文武合一论。而江户时代后期,由于承平日久,社会流于文弱,武士的文武观开始强调以尚武为主,认为统治阶级保持尚武精神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庆元儒学洋山砂岸复业公据》碑是目前发现存世的仅有的一例附有八思巴字元代公据碑。本文在释录碑文的基础上,通过对宋末元初庆元路儒学对位于昌国州的洋山砂岸被侵占所提起的二次诉讼案及相关人物的考察,试图揭示元代赡学砂岸被占的实质,以起补史、证史之作用。同时,作为一例完整个案,为元代司法、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84.
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韦曼 《攀登》2008,27(4):224-226
弘扬人文精神是21世纪人们普遍的共识。图书馆作为培育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机构,它在推动和促进社会人文精神的凝聚和发展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人文精神也是现代图书馆精神的核心。图书馆只有“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不断加速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5.
20世纪初期革命精神的生成——以话语分析为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昭军 《史学集刊》2008,1(1):29-32
民族精神的生成与培育,有赖于语言的承载与传播.20世纪初,革命上升为民族精神,一定意义上可视作中国现代性革命话语由渐到顿的变化过程.中国现代性革命话语既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又吸收英语、日语中的现代性因素,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已由此前为人禁忌的词汇变为强势话语,由少数人的思想变为广大民众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6.
于沛 《史学集刊》2006,(4):110-117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译介时期”,是中国世界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一译介时期,就没有中国世界史学科后来的迅速发展。以译介时期的俄苏史为例,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世界史研究始终如一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关注现实,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完美结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明确这一点,对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
《庄子》文章脉络断续隐约但讲究结构艺术,《齐物论》《养生主》是内篇中最长和最短的二篇,《齐物论》结构宏复,层次井然,局部问题的论述亦讲求逻辑。《养生主》小巧精致,每章各言一事而又相互勾连。以寓言阐发养生之道颇含巧思却能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88.
作为民族主义史学的重镇之一 ,柳诒徵一向主张史学要为培育民族精神服务 ,三十年代他明确批评古史辨派的疑古为破坏古史 ,大力发掘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特别注重探寻汉唐盛世中国所以强大的因由 ,从而培养国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柳诒徵在抗战时期的著述以及为光大民族精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 ,既是其经世致用学术思想发展的逻辑结果 ,更是在民族危机下中国知识分子作出的自然反应。他有关民族精神的论断 ,可为我们新世纪文化重建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89.
罗文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7(1):89-103+134
自雍正以降,养心殿一区成为清代宫廷的政治枢纽和帝王生活起居之所,其中至少分布着四个佛堂区。通过对这些佛堂及其内部供奉的梳理,作者发现该区域的佛堂以藏传佛教佛堂规模最大;而同样以佛堂命名的东佛堂(东配殿),其实是以祭祖为主要功能的亦佛堂亦宗庙的建筑;此外在养心殿天花上还供有雍正九年安奉的藏汉佛教与道教混合的五块一组符板。作者认为,养心殿一区佛堂体现出汉藏佛教、汉地传统祖先崇拜与清宫满族传统信仰等多元并存的现象,清帝在对待祭祖、佛教与道教方面表现出实用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90.
试析当代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敏 《攀登》2007,26(5):89-92
当代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并不是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结果,而是由建国后几次大的政治运动中积淀下来的蔑视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力量所致。我们必须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立足点,全面总结并分析目前我国社会人文素养不高、人文精神缺失的历史与现实根源,正视人文教育及科学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使人文精神的重建真正在全社乃至全民族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