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patial trends of multigenerational adult families in metropolitan Sydney. Australia's immigrant gateway city, Sydney has high housing costs and infrastructure pressures, and planning policies support higher residential densities. In this context, the accommodation of persons living in multigenerational families is examined, by major region of origin, their geographies in Sydney, and by housing costs and constraints. Results highlight that cultural origins were influential in multigenerational household formations, and such formation is higher in areas of first and second ethnic community formation areas. Multigenerational living is also more common in middle ring and outer areas of cheaper housing. Implications are drawn for more nuanced housing policies in Sydney and comparable cities, given that detached and semi‐detached houses were favoured by these households, whereas two‐fifths of new housing constructed in Sydney in 2011 consists of two or less bedroom apartments.  相似文献   
62.
A critical geography of school choice illuminates how parental school choice reproduces unequal urban condition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is scholarship by arguing that the reproduction of urban spaces is reinforced by the ways the dominant urban imaginary shapes how youths imagine and organise their school options. I draw from the fields of critical geography, school choice, and sociology of moral panic to theorise how children's geographies are informed by the dominant urban imaginary and reconstituted reiteratively by moral anxiety. Through this lens, I analyse ethnographic data collected on school choice policy, along with interviews with 59 youth (ages 11–19) in Vancouver, Canada. My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dominant forms of classed stigmatisation of marginalised urban schools are important to young people's rejection of those schools. My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moral panic and rising fears of violence underwrit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youth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choice.  相似文献   
63.
Socio‐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r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social groups in cities has long been the subject of scholarly attention in urban studies from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In many contemporary societies, the development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and growing role in socio‐spatial differenti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ceptual model for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his industry in shaping urban social space.  相似文献   
64.
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开忠 《人文地理》1992,7(3):64-70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控制是一种可能性控制,这种控制的具体方式有四:一是经由自然稀缺性控制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二是经由空间差异性控制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化和区域发展;三是经由其时间上的变化控制人类社会发展的波动与周期;四是经由其使用价值的多样性控制资源与环境利用的社会选择范围与方向。作者对前两种方式做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65.
李君轶  纪星  李振亭 《人文地理》2018,33(3):129-136
以时空思维为指导,从情感社会学、认知心理学、时间地理学等多学科角度,深入地展开了对旅游者情感体验的研究。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系统探索了欧美旅游者情感体验的影响因素。基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实际情况与欧美旅游者的表达习惯,参考双因素情感模型,确定基本情感词汇,建立情感轮分析模型进行数据收集,计算旅游者情感体验值。从时间、空间及路径3个角度,探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欧美旅游者情感体验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路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欧美旅游者的积极情感体验整体呈倒“U”型波动,消极情感体验整体呈“U”型波动;欧美旅游者情感体验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聚集节点与景区主要展馆高度契合的特点;旅游者的游览路径和游览顺序会影响其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出入西安美加游客的实地调查,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西安与其它旅游热点城市之间美加游客空间转移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美加旅游市场的几点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7.
21世纪以来,城市网络研究成为全球和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关注的焦点,但当前对国家层面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还较少涉及。基于2001—2016年间中国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分布变化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由等级化向网络化转变,具体表现为在轴辐结构基础上向连通性更强的链锁网络演进;与此同时,城市网络同时呈现少数城市网络连接度的极化以及多中心扩散的特征。区域层面,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区域的城市网络发展较为完善,与其它区域的差距持续拉大,但山东、东北和福建等省份与区域内外的联系增长也较快。大多数城市的出度和入度差异明显,但这一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从社会发展与区域科学承担的使命关系出发,论述人文地理学创新侧当代供给的使命,称为新人文地理学。在论述发达国家后现代人文地理学使命的基础上,依据"民本"性的新人本主义公正思想,首次系统论述主流新人文地理学研究空间公正结构的价值思想、理念与理论指向及其内容;其次,借鉴发达国家建构新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及其区域学科的融合机理,具体地论证该学科具有对空间建构的最终人本判识学理性及其指向;中国已进入社会公平与空间公正建构的时代,本文争鸣性倡导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必须从物质空间结构的景观功能研究转入到以提高人本价值生活质量的社会空间结构、行为空间结构与文化空间尊严结构的建构探讨方面。该方向不但是中国时代要求的使然,也是该学科对当代社会知识供给的宿命,同样也是与区域科学共同构建区域统筹发展与空间全面公正构建的学科融合宿命。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首次提出社会与空间价值统一的"新区域经营理念"、"区域同步发展观"及其对应"空间体系价值统一规划"研究的新朝向。  相似文献   
69.
论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05,20(2):1-8,113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是强化生态城市建设,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了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重大意义,指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烈呼唤生态城市建设,而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为支撑。解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空间形态结构和要素组成结构,阐明了开放空间系统的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和调控功能等,提出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基本对策和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圈层一体化优化、系统要素优化等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0.
港口经济及其地域空间作用:对鹿特丹港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赵鹏军  吕斌 《人文地理》2005,20(5):108-111
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借鉴国外港口经济的经验对我国三角洲地区和海港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析荷兰鹿特丹港的港口经济发展,研究港口产业对于港口地区的社会经济带动作用,港口产业的时间演替规律和在港口产业带动下的港口地区地域空间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