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篇
  免费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代以来,城市发展引领着中国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以城市发展为先驱,为中心,为标识,为推力。而社会转型的过程,同样对于城市发展有着反馈与推动的作用。在城市化问题和社会转型话题愈来愈受人们普遍关注的当下,出席东华大学与上海市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的学者们,以城市史与社会史复合研究为视野,分别就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城市管理与城市文化、工商金融与城市比较、社会群体暨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试图探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2.
陈瑞 《史学月刊》2007,(3):86-93
明清时期,在徽州社会中形成了对朱熹及其《家礼》极端崇拜的社会风气。徽州宗族多依据《家礼》进行本族内部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同时还十分重视对礼仪的执行与监督,旨在以此实现以礼治族、维持宗族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关于利用历史文献信息进行环境演变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如何更好地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记录,开展历史时期环境演变研究,本文提出四点看法:从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中寻找研究的主题,在诸多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答案,构建历史文献信息共享的环境演变研究平台,培养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4.
大约以公元前2200年为界, 老虎山文化可分为前、后两大期.前期稳定发展,对外影响有限;后期向南强烈扩张,其陶双鋬鬲、卜骨和细石器镞更流播至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老虎山文化后期对外扩张的加强和这一时期气候日渐干冷有关.  相似文献   
75.
建国初期,中共在广州构建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在短短的4年内,广州市通过它救助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基本上遏制了由于新旧转轨带来的社会危机,为新政权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救助理念和救助过程上,它体现了以往社会救助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党的诸多特色,诸如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隐隐约约闪烁着以统一调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时代社会政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76.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面对失业和人才需求关系的矛盾,城市失业知识分子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北京市的失业知识分子虽人数不多,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为此,北京市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从首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首都建设的人才需求出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失业知识分子进行了必要的社会救济,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在回顾国有文物商店历史成因、分析文物商店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改制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国有文物商店改制的特殊性以及国有文物商店改制必须要处理好的四点关系。  相似文献   
78.
对明清江淮西部地区的旱涝史料进行梳理,对逐年州县旱涝灾害资料等级进行量化处理,并通过计算旱涝平均等级值和10年滑动平均值,重建1450—1911年该区域的干湿变化时间序列。结果发现,该区1450—1911年间共出现6个干湿阶段: 1450—1490年,以轻度干旱为主;1491—1545年,旱涝灾害频发,干湿波动较为明显;1546—1625年,旱涝灾害少发,干湿比较平稳;1626—1710年,以中度干旱为主,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显著增加;1711—1860年,气候湿润;1861—1911年,干湿波动偏湿润。不同的干湿阶段对江淮西部的湖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干旱时期,湖盆积水减少,湖周萎缩;湿润时期,降雨增加,湖泊的蓄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79.
Many versions of the history of Americanist archaeology suggest there was a stratigraphic revolution during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implication being that prior to about 1915 most archaeologists did not excavate stratigraphically. However, articles and reports published during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fir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dicate clearly that many Americanists in fact did excavate stratigraphically. What they did not do was attempt to measure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hence culture change. The re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ist archaeology comprised an analytical shift from studying synchronic variation to tracking changes in frequencies of artifact types or styles—a shift pioneered by A. V. Kidder, A. L. Kroeber, Nels C. Nelson, and Leslie Spier. The temporal implications of the analytical techniques they developed—frequency seriation and percentage stratigraphy—were initially confirmed by stratigraphic excavation. Within a few decades, however, most archaeologists had begun using stratigraphic excavation as a creational strategy—that is, as a strategy aimed at recovering superposed sets of artifacts that were viewed as representing occupations and distinct cultures. The myth that there was a stratigraphic revolution was initiated in the writings of the innovators of frequency seriation and percentage stratigraphy.  相似文献   
80.
略论晚清汉学的兴衰与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时期,兴盛于乾嘉年间的清代儒学主流学派-汉学-尽管走上衰落的道路,但这种衰落并非直线性地下降,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曲折变化的过程。自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汉学依然是中国学坛人多势众、著述丰富、分布广泛的强势学派,居于学界“老大”的地位。晚清汉学家们秉承乾嘉宿儒治学传统,在经学、小学、音韵学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取得显著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直驾乾嘉而上。晚清汉学因处于与乾嘉汉学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形成“实”、“通”、“变”的历史特征,并随着中国传统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实现着自身的新旧更替。晚清汉学既沿袭了传统儒学的许多消极因素,也包含着其中的积极成分,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产生了复杂而多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