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9篇
  3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快递物流测度的区域流动空间特征——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丽珍  席广亮  秦萧  汪侠 《人文地理》2018,33(1):102-108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流动空间作为新时期的新空间形式在带来时空压缩效应的同时不断地强化着区域城市间联系,推动着社会经济资源的城际流通。快递物流是互联网交易的虚拟流与快速交通实体流交互产生的物质流动,其代表了流动空间的虚实二元性,是研究流动空间网络特征的有效切入点。以江苏十三个城市为研究区域,以六家物流公司的网站数据为数据来源,采用权重分析法和重力模型方法建立起区域城市的快递物流水平、城市间流动空间连接度及城市快递物流总体评价等三项指标,结合区域流动空间的指标分析发现区域流动空间具有网络一体化、去中心化、扁平化、等级化及点轴式等五大特征,基于流动空间的可视化研究发现江苏省区域城市间关系显示出了一个具有等级特征的多中心扁平化点轴网络,围绕南京、苏州、徐州的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态势成为提高区域流动空间流动能力的重要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32.
任启平  陈才 《人文地理》2004,19(5):69-73
本文对东北地区百年来人口、城市、交通发展与人地关系变迁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东北地区人地关系发展的性质把东北百年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然后对东北地区各个历史阶段的人口、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历史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揭示了人口、城市、交通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指出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组合为一个整体向前发展,并且这种发展受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共同影响,是外力和内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共同成为影响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要求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协调合作的区域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到国际经济格局中。本文引入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现状,利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解释现有的冲突现象,总结了\"囚徒困境\"的化解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间形成\"合作博弈\",谋求合作发展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34.
杨青山  刘继斌 《人文地理》2005,20(6):111-114
本文先论述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接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组合,用来反映不同的区域发展类型,根据可持续发展原理将这些类型划分成五大类,逐个分析各大类的特征;最后就这些类型进行区域性分析,按照各种不同类型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组合,揭示不同区域发展现象的本质,从而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5.
宁夏南部回族社区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忠祥 《人文地理》2002,17(1):39-42
本文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全面分析了宁夏南部回族社区人地关系由掠夺式向互为报复式演进的过程、原由及危害,剖析了回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制约因子,即:生活贫困及生产方式的落后性,人类自身生产及人口素质的低层次性,区域文化的封闭性,生态环境的逆展性。并针对上述因子,提出了改善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加快区域经济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地域文化建设,积极进行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36.
刘继生  陈彦光 《人文地理》2002,17(1):24-28,18
基于中心地假设,从城市人口分布的Sherratt模型和Naroll Bertalanffy的城乡人口异速生长关系出发导出关于人口分布空间动力学和城市扩展时空过程的数学模型,然后借助Batty等关于城市生长的DLA -DBM模拟结果证明人口的区位选择过程与城市的分形形态存在着内在关系。文章提出了关于区域人口运动和城市形态演化的三个基本原理:信息火商增原理、异速生长原理和Logistic发展原理。  相似文献   
37.
以人地相互作用为主线,本文探讨了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时空背景、作用模式和基本特点,针对三个阶段人地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动力机制的差异,分别建立了\"气候波动主导下的人地交互作用模式\"、\"地缘格局主导下的人地地域互动模式\"和\"土地承载力限制下的人地关系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38.
人地系统演化及人地关系理论进展初探——一个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宝 《人文地理》1999,14(Z1):68-71
文章通过对人地关系系统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目前人地关系系统的核心内容,并得出可持续发展论是到目前为止人地关系论发展的最高形式的结论。最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
论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概括了人地关系的五个主要特征:人地关系的多重性、异时相关性、异地相关性、人的主动性和多重决定性。  相似文献   
40.
现代新儒家之一的熊十力创造了以"体用不二"本心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通过科玄之辨,明示哲学为究体之学,且破立结合,通过批驳西学、道家和大乘空有二宗,最终构建起"体用不二"本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这样熊氏就会通中外,熔融古今,揭橥其本体哲学的逻辑架构,昭示了其哲学缜密的思维逻辑论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