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3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快递物流测度的区域流动空间特征——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流动空间作为新时期的新空间形式在带来时空压缩效应的同时不断地强化着区域城市间联系,推动着社会经济资源的城际流通。快递物流是互联网交易的虚拟流与快速交通实体流交互产生的物质流动,其代表了流动空间的虚实二元性,是研究流动空间网络特征的有效切入点。以江苏十三个城市为研究区域,以六家物流公司的网站数据为数据来源,采用权重分析法和重力模型方法建立起区域城市的快递物流水平、城市间流动空间连接度及城市快递物流总体评价等三项指标,结合区域流动空间的指标分析发现区域流动空间具有网络一体化、去中心化、扁平化、等级化及点轴式等五大特征,基于流动空间的可视化研究发现江苏省区域城市间关系显示出了一个具有等级特征的多中心扁平化点轴网络,围绕南京、苏州、徐州的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态势成为提高区域流动空间流动能力的重要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32.
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百年变迁研究——人口、城市与交通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对东北地区百年来人口、城市、交通发展与人地关系变迁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东北地区人地关系发展的性质把东北百年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然后对东北地区各个历史阶段的人口、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历史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揭示了人口、城市、交通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指出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组合为一个整体向前发展,并且这种发展受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共同影响,是外力和内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共同成为影响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34.
35.
宁夏南部回族社区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全面分析了宁夏南部回族社区人地关系由掠夺式向互为报复式演进的过程、原由及危害,剖析了回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制约因子,即:生活贫困及生产方式的落后性,人类自身生产及人口素质的低层次性,区域文化的封闭性,生态环境的逆展性。并针对上述因子,提出了改善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加快区域经济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地域文化建设,积极进行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36.
人口的区位过程与城市的分形形态——关于城市生长的一个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中心地假设,从城市人口分布的Sherratt模型和Naroll Bertalanffy的城乡人口异速生长关系出发导出关于人口分布空间动力学和城市扩展时空过程的数学模型,然后借助Batty等关于城市生长的DLA -DBM模拟结果证明人口的区位选择过程与城市的分形形态存在着内在关系。文章提出了关于区域人口运动和城市形态演化的三个基本原理:信息火商增原理、异速生长原理和Logistic发展原理。 相似文献
37.
38.
人地系统演化及人地关系理论进展初探——一个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人地关系系统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目前人地关系系统的核心内容,并得出可持续发展论是到目前为止人地关系论发展的最高形式的结论。最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
论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概括了人地关系的五个主要特征:人地关系的多重性、异时相关性、异地相关性、人的主动性和多重决定性。 相似文献
40.
现代新儒家之一的熊十力创造了以"体用不二"本心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通过科玄之辨,明示哲学为究体之学,且破立结合,通过批驳西学、道家和大乘空有二宗,最终构建起"体用不二"本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这样熊氏就会通中外,熔融古今,揭橥其本体哲学的逻辑架构,昭示了其哲学缜密的思维逻辑论证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