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优化,发挥区域创新优势意义重大。研究运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浙江省区域创新中心空间分布、聚类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2013年浙江省区域创新中心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周边少,中心多"的态势,空间点分布呈现凝聚特征,空间核分布存在明显不均衡现象;各县市区域创新中心空间分布同样呈现集聚特征,且存在明显的高值与低值集聚;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市场各级主体的共同合作,同时还受到区域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群优势、政府政策因素以及空间邻近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常芳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14,29(1):55-60
从现代人本主义思维出发,以城市社会地理学原理,即从社会空间结构与社区规划角度,探讨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的质量构成,体现在城市要满足各阶层居民(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上。而城市(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的健全与否取决于生活空间行为的社区体系与场所体系的空间构成上。主要体现在居民以居住为主的生活行为对立的居舍类型的可获性上。由此,不同阶层居舍类型体系是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区域基础,其空间分布类型的可获性决定对应阶层人群能否获得以居舍为主的生活空间。本文首次从居民选择居住地行为规律以及形成的城市居舍类型空间结构演化的理念下论及城市社会区域空间体系公正配置与空间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33.
太平洋战事前后国民政府救济难侨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洋战事爆发前后,大批旅居南洋一带的侨胞为躲避战乱纷纷撤退归国。国民政府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对归国难侨给予了积极的救济。在整个救济归国难侨的过程中,粤、闽、滇、桂等省在中央的指导与支持下,对于归国难侨、侨生以及国内的侨眷采取了积极的救济措施。太平洋战事爆发前后各地救济归国难侨的活动反映了政府在处理紧急事件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是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侮的团结互助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4.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党和国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纠正错误,全力领导人民进行了救灾斗争,采取了精简城市人口、降低粮食征购量、紧急调运和进口粮食、节衣缩食"瓜菜代"、提高粮食收购价、大办农业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扭转了局面,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5.
20世纪90年代上海产业布局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着眼于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新思路,上海的产业布局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逐步形成了中心城以三产为主、郊区以二产为主的大都市产业布局架构。在各类工业区建设的基础上,上海又突出发展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大产业基地。由此,上海产业布局呈现出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第二产业立足于城市功能重塑、提高工业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政策聚焦",确立了空间发展的内环整合战略和"东西南北"发展战略,依托都市工业园区和城郊工业区,大大提高了产业聚集度。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祠堂数量、捐献族田人数以及土改调查的族田量分别对近代安徽族田的分布状况进行考察,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勾画出近代安徽族田分布呈现自南部徽州山区向淮北平原地区递减的总体态势及其起伏.  相似文献   
37.
早期楚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献梳理开始,首先对早期楚化的时限作了限定,认为早期楚化应限于西周时期,不应无限地上溯。同时认为商代确实已有楚,但两周之楚不同于商代之楚,是周王朝分封之楚。在献记载的楚人活动地域内,对西周时期的诸考古学化遗存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鄂西北区(包括陕东南和豫西南)楚化出现最早,而且分布普遍;荆州区、西陵峡区和沮漳河流域楚化出现的时间不完全一样,这些地区楚化的出现是楚人不断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吴小平 《东南文化》2003,(11):63-67
汉代铜鍪具有明显的秦化和汉化过程,其分布区域与古巴蜀子民有关。  相似文献   
39.
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日本的南进运动及东南亚各地排华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批难侨.在这些难侨归国后,广东省政府对他们进行了积极的扶助和救济,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本文运用有关的档案资料,力图探讨广东政府在1931-37年间的有关政策和活动,并以此来揭示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国家意识及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40.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human interaction with plants of the Aroideae subfamily (Araceae). Despite these plants' chemical defenses against animal and vegetal predation, humans have targeted their starchy corms, tubers and rhizomes for dietary purposes. In the Eastern Woodlands of North America, early Europeans described the Native population as utilizing the highly acridic Peltandra virginica (arrow arum) for subsistence needs. In order to render this resource edible, however, the acridic principle first needs to be eliminated. Our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ffect these processing activities have on the integrity of arrow arum starch grains.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pecific to individual processing procedures may be more influential on starch grain survival than simply the temperatures reached during coo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