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1篇
  免费   17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995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程恩泽是晚清著名学者,但对其生卒年和中进士时间各书记载不一,多有失误。有必要加以考证,辨析清楚,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一直以来,日本因素对傅抱石的影响在其研究中众说纷纭、各有见解。本文试图从傅抱石留日经历的史实入手,结合近代中日美术交流等历史情境和社会背景,从三个方面(日本画坛影响下的傅抱石绘画思想之流变、日本画风影响下的傅抱石与岭南画派之比较、日本艺术理论对傅抱石绘画思想之内在影响)探讨傅抱石留学日本的经历对其绘画观念乃至风格造成的实际影响和深层原因,并作出合理的历史阐释,挖掘傅抱石绘画思想中对日本绘画复杂而微妙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94.
音乐是汉代文化的重要构成,汉代经学与文学对此均有讨论与表现,二者传递的审美理想并不相同。经学视阈下的音乐之美:以德为本质与归趋;表达欢乐平和之情。汉代文学中的音乐之关,表现为:重视娱耳目乐心意之用;情感悲凄,曲调婉转、急促;乐器以丝竹类为主。  相似文献   
995.
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盛世之一,它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指导思想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人才观、君臣观、君民观、民族观四方面阐述了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叙述与孟光涛先生的交往,介绍孟先生山水画的特色及在贵州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7.
清代诗人郑珍的《母教录》是在其母永诀之时摹其母生前之音容笑貌记之。其文立意殊俗,虽自然平实,却生动真切,娓娓道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至情至理,语语珠玉,真实感人。细细品来,一位勤俭仁厚,聪慧贤德,爱子至深,教子有方的贤母形象鲜明地伫立于读者心目,生动地体现出母贤子孝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998.
石门坎,云贵乌蒙山区的一片蛮荒、高寒之地。石门乡至今仍是贵州屈指可数的边远贫困乡。但在20世纪上半期,石门坎竟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文化圣地",创造了数个文化奇迹。分析其成因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督教进入、认同、互动与大环境建设;创制苗文及乡村教育网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999.
冯建辉 《攀登》2010,29(3):70-74
当代中国政府正面临着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这需要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予以学理性关注。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把握马克思哲学本性而面向中国问题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新范式,"权力至上"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对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需要从改造深层社会结构入手,逐步改造传统社会层级结构,把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社会层级结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服务型政府和公民社会所构成的三维制约的社会结构,以推进当代中国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1000.
公元前658年与655年晋两次"假道于虞以伐虢"道路和战场,与"鄍邑"、与"茅津"均无涉。晋第一次"假虞伐虢",其战场在虢之下阳,所假"虞道"与虢之下阳均在黄河以北。第二次晋"假虞伐虢"灭虢都上阳,师还灭虞,其战场分置于黄河南、北。其行军路线:第一次伐虢邑克下阳,是从晋都绛发兵,经虞坂——虞城——颠軨——傅岩——盘南——下阳;第二次伐虢灭上阳,重走第一次"虞道"经傅岩、盘南至下阳,再从"太阳渡"过河取虢都上阳。原路师还,顺道灭虞,返晋都绛。晋"假虞伐虢"所假"虞道",主指"虞坂——虞城——颠軨"路段。虞坂即盐坂、即青石槽。颠軨即軨桥。宋代以前平陆所设县治均在"大阳故城",即今茅津渡以东约两公里"下滩"一带。春秋时期,傅岩、茅津既不属虞,也不归虢,而是"戎人"与"夷人"的杂居区。古代"鄍"通"冥",所谓"虞邑",此乃暗城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