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6篇
  4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朱宇  余立  林李月  董洁霞 《人文地理》2012,27(3):1-6,43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镇定居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除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外,还受到流动人口在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次级劳动市场高度集中、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低、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有限等状况的制约。这些结论对制定符合流动人口实际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2.
袁政 《人文地理》2003,18(3):92-96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由于人类和自然地理系统间的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人地关系理论也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完善之中。从而使无数学者为之不断探究。本文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上,提出人地之间的\"平台系统\"观点,以此作为笔者对人地关系探究活动的一次参与。  相似文献   
63.
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李鸿章(1823—1901年)奉派担任特使,与日本签订《中日讲和条约》(即《马关条约》)。随后俄国联合德国与法国,要求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此即近代史上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清廷又与俄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将旅顺、大连两港口租予俄国,英国为阻止俄国势力扩张,即向清廷提出要求租借威海卫。依据档案史料记载,英国租借威海卫是经过分析与策划并与列强交涉协商后,即与清廷进行威海卫租借交涉,并逼迫清廷签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划入其势力范围。本文拟以《租威海卫专条》原件以及相关舆图、“中央研究院”所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英租威海卫案》等档案史料为基础,对英国租借威海卫交涉史实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4.
王博祎  李郇 《人文地理》2016,31(3):88-93
借助政治经济学中常用的尺度理论,对香港与深圳之间逐渐成为热点的边界地区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在香港与珠三角地区跨界互动的不同阶段中得到显著发展的边界地区的历史演变特征,再以深港边界间的前海地区为例,探讨其地域重构与尺度重组的形成机制和演变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基于进入国家战略或世界体系的目的进行了多轮尺度重组,影响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边界地区的发展特征。目前一些边界地区已成为地方政府进行资本与空间修复的主要载体,其根本动力是巨大的制度红利以及政府的主导推动。这与欧盟国家通过尺度上移和下放逐渐弱化政府力量的手段有较大区别,而边界地区推动区域协调以及尺度重组的能力也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65.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中的河南三地有值得商榷之处。隋代洛州堙阳县曾经移治,郑州内牟、圃田、郏城三县因移治而关系复杂,陕州阌乡、湖城县的合并也伴随着移治现象。  相似文献   
66.
Since the 1990s Italy's autonomous local governing bodies have experienced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ir powers and functions in ways that have been shaped b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The two decades of Italy's ‘transition’ have seen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system that enabled the countr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take a place at the centre of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But the evidence of the last two decades indicates that the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do not constitute a transition, but reveal instead a country that in terms of its politics and the economy is living an extremely diversified and complex phase of its history. This essay explores these processes at the level of the provinces and local government, showing how their capacity to contribute, locally and nationally, to growth through increasing territorial competiveness has been hampered by uncertainties resulting from the reforms that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by growing financial restrictions.  相似文献   
67.
The switch in Britain's pension policy towards private funded schemes and a liberal style of state regulation have exposed variations in individuals' a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undertake pensions sav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atterns of exclusion and the geographies of pension consumption created by this reform. It argues that there are new patterns of pension provision which have important but neglected spatial dimensions. First, it shows that widening inequality among current pensioners involves a North-South divide in income and benefit take-up. Second, private second tier pension coverage, especially the take-up of personal policies, is found to be lower in areas with lower levels of income among existing pensioners. The paper considers whether the Government's new stakeholder pensions are likely to be able to fill this pensions gap.  相似文献   
68.
刘国武 《史学集刊》2004,5(2):33-39
南京国民政府将 1930年爆发的康藏纠纷定性为地方性冲突事件 ,反对英国插手干涉 ;把解决康藏纠纷与恢复对藏主权、巩固西部边陲结合起来 ,决定用和平方式谋求纠纷的迅速解决 ,甚至可以做出让步 ;但中央与西藏地方在解决纠纷的程序和方式等问题上分歧较大 ,致使纠纷的核心问题得不到解决 ;这场纠纷中断了中央与西藏地方之间关系改善的进程 ,达赖和班禅的矛盾再次激化 ,康藏社会和经济发展停滞  相似文献   
69.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曦 《人文地理》2002,17(4):71-74
地理环境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对文化发展历程的影响、对文化发展速度的影响、对文化特征的影响、对文化格局的影响、对中华文明早期发生发展的影响等5个方面,中国新石器时代先民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体现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采集渔猎经济的存在、家畜饲养业的发展、对居住地的选择、因地制宜的居宅建筑、生产生活用具的制造、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干预等7个方面。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具有人对地依赖性强、地对人制约严格、相互作用极为直接等特点。  相似文献   
70.
中国旅游业地域不平衡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由于多种因素:中国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的区域差异,使我国旅游业表现出地域差异。因此本文根据三大地区的划分,着重比较了各地区的供给与需求的差异,并分析了其差异性的根源。在旅游供给的地域不平衡部分,对旅游供给的四个部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阶段与趋势、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在需求的地域不平衡部分,对国内旅游、海外旅游、出境旅游逐个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