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32篇
  82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王世民 《江汉考古》2003,(3):91-93,79
本文评述现已发掘的东周列国墓葬中占大多数的楚墓的研究发展情况,特别是最近十多年出版的河南信阳长台关、淅川下寺,湖北当阳赵家湖、江陵望山、雨台山、九店,以及湖南长沙近郊等7部楚墓发掘报告的学术价值。其中尤其对2000年出版的《长沙楚墓》一书,作了详细的评论。  相似文献   
22.
Kristin Reynolds 《对极》2015,47(1):240-259
Many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e benefits of urban agriculture, including increased food access, job creation,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green space. A focus on its social benefits has fed an association of urban agriculture with social justice, yet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alleviating symptoms of injustice (such as disparate access to food or environmental amenities) and disrupting structures that underlie them. Despite its positive impacts, urban agriculture systems may reinforce inequities that practitioners and supporters aim to address. This paper reports findings from a 2‐year study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New York City, which found race‐ and class‐based disparities among practitioners citywide. Using the lens of critical race theory, it argues that a failure to examine urban agriculture's role in either supporting or dismantling unjust structures may perpetuate an inequitable system.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urban agriculture supporters and scholars to help advance social justice at structural levels.  相似文献   
23.
<正>2007年以前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史(或朝鲜战争史)以及抗美援朝运动研究情况的综述已有几篇①。本文仅对2007年至2010年6月有关抗美援朝的研究成果简略综述。一、研究概况2007年以来出版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研究的专著约有三十多部,再版书十余部,发表的相关论文上  相似文献   
24.
大数据背景下国内人文地理研究进展与方法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梳理人文地理领域杂志近年大数据文章解释其与大数据应用的关系,强调其应用给人文地理学研究带来机遇和挑战:①大数据作为研究方法,不能代替传统人文地理研究范式,而是对现研究方法的补充。大数据和小数据需对话交流;②大数据本身是一种话语权,嵌入人文地理研究系统。保证人文地理学多样性,避免过度依赖大数据,需在批判角度审视和运用;③需关注大数据对于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思想的影响;④运用大数据解读地理和空间过程复杂性的同时,应看到大数据应用对公共服务的潜力,思考其结果如何更好的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25.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进展与"文化转向"以来的流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兴中  刘永刚 《人文地理》2007,22(3):1-6,11
欧美发达国家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已成系统。本文以国外文献与著名人文地理学者论点为依据,以现代人文地理学哲学思潮与衍生的研究方法论为基础,探讨了方法论与衍生的研究方法与其拓展的研究领域及其动力关系,追索并总结出前沿研究与研究流派脉络,以及探讨不同流派不断延伸的具体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认真回顾汉语日本文学通史写作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叶渭渠、唐月梅著四卷本《日本文学史》的特色,认为这部著作为中国的日本文学通史写作树立了一块界标,也为后来的研究者铺下了坚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27.
28.
Urban commons are characterised in the literature as collectively shared property in the city shaped by a context of scarce resources,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strangers. In the broader commons literature, commons appears as a verb, a noun, and a process made by practices of commoning—albeit still with a focus on property.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an understanding of urban commons as more‐than‐property is needed to recognise how present but elusive urban commons are. I use examples from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conducted at a Women's Library to discuss how the access, use, benefit, care, responsibility, and ownership of this urban commons bring it into being through particular practices of commoning. By questioning current ways of defining urban commons, urban scholars gain a groun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property, and other practices, in maintaining an urban common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29.
叶剑 《中原文物》2005,(4):51-53
民族文物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古代不同社会形态以及生产、生活状况的活化石.它填补了史籍记载的缺失和田野考古的不足,为人类社会发展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科学研究、发展旅游业、繁荣民族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民族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应及时抢救保护.  相似文献   
30.
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发挥科学技术对这一领域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国家文物局通过对科研机构的遴选,建立起一批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搭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笔者认为首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科学选取评估指标、确定指标权重、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遴选出合适的科研机构,进入到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