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3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龚留柱 《史学月刊》2005,(10):87-96
朱绍侯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半个世纪来笔耕不辍,在中国古代史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在对他的访谈中,内容涉及到了其治学经历、主要学术成果、学术风格及他长期形成的史学观和方法论等诸多方面。最后,朱先生还对当前学术研究的环境和风气提出了自己的评判,并对21世纪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做出了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62.
叶剑 《中原文物》2005,(4):51-53
民族文物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古代不同社会形态以及生产、生活状况的活化石.它填补了史籍记载的缺失和田野考古的不足,为人类社会发展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科学研究、发展旅游业、繁荣民族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民族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应及时抢救保护.  相似文献   
63.
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发挥科学技术对这一领域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国家文物局通过对科研机构的遴选,建立起一批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搭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笔者认为首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科学选取评估指标、确定指标权重、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遴选出合适的科研机构,进入到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64.
《陔余丛考》是清代著名学者赵翼的一部学术笔记。赵翼十分看重刘勰的观点,在这部笔记.中,他以《文心雕龙》为依据和参照,对许多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论述。本文将之归纳为三个方面:1、对文体源流的考辨;2、对史实的考证;3、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65.
Two ancient wooden anchors with ropes, dating to different periods, were found on the western shore of the Dead Sea. The one-armed anchor was dated by 14C to the Late Iron Age—Persian Period, and the second anchor to the Roman Period. The saline water of the Dead Sea preserved the wood and ropes, but corroded almost all the metal parts. A thin black crust of lead and a green crust of copper are the only remains of the collar of the Roman anchor. The finds were made from local tree species and were probably made locally: the one-armed anchor from Acacia, the Roman one from Christ-thorn, and both ropes of date-palm.
© 2005 The Nautical Archaeology Society  相似文献   
66.
为了预防性保护和修复秦俑,必须掌握秦俑残片显微结构及其烧制环境、破损方式,从而为改善秦俑修复工艺、筛选修复材料提供基础,运用偏光显微镜对秦兵马俑残片中的一些矿物质(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的分布形态和含量来分析陶土的成分结构、制作工艺、烧成气氛及原料来源等信息。结果表明,秦俑陶片主要成分为少量砂屑及大量粘土,而粘土为岩土矿风化的产物,秦俑残片裂痕较多的部位风化、酥粉痕迹明显。秦俑制作工艺以模为主,模、塑结合,并在粘土中添加了细砂,多于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  相似文献   
67.
刘超 《安徽史学》2005,1(4):57-62
对中国人种起源的探讨,是20世纪上半期广泛关注的话题,经历了一个从"西来说"到"土著说"的过程.这一转变,考古发现是个重要原因,但其中蕴含了一点民族情感,二者共同促成了"土著说"的确立.从民族主义立场来看,"西来说"与"土著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建构民族认同的努力.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中出现的民族溯源,其发生与变化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68.
Although much is known about broad trends in Australian Indigenous geographies, particular aspects of Indigenous spatiality continue to be rendered invisible by standard statistical measures. The national census, for example, only registers moves at one and five year intervals. Any mobilities enacted within these timeframes are not measured. Yet these statistically ‘un‐captured’ mobility processes are often integral to Indigenous lived experiences and have a significant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to government service delivery processes. Understanding these population dynamics is therefore a critical, though underdeveloped, consideration within geographic enquiry and contemporary debates about State and Federal Indigenous policy directions and initiatives. This paper presents qualitative research findings regarding local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Indigenous spatiality in Yamatji country, Western Australia. Within this grounded framework, the paper builds on existing literature by drawing out some of the common spatial, temporal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r dimensions, of statistically un‐captured Indigenous mobility processes. With this discursive, albeit generalised and malleable, typology established, the analysis turns to a reflection on some of the methodological and conceptual complexities of measurement,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se mobility processes across the policy‐research nexus.  相似文献   
69.
王世民 《江汉考古》2003,(3):91-93,79
本文评述现已发掘的东周列国墓葬中占大多数的楚墓的研究发展情况,特别是最近十多年出版的河南信阳长台关、淅川下寺,湖北当阳赵家湖、江陵望山、雨台山、九店,以及湖南长沙近郊等7部楚墓发掘报告的学术价值。其中尤其对2000年出版的《长沙楚墓》一书,作了详细的评论。  相似文献   
70.
本文为作者代表中国考古学会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一、为什么要保护好文物;二、考古学在文物保护中的位置;三、考古学如何在文物保护中发挥作用;四、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