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GIS技术、百度大数据和相关模型,以1994、2004和2014年为时间节点,对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社会影响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94-2014年,中国足球俱乐部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与黄河中下游、京广沿线,分布范围扩展、集聚性先增后减;中超俱乐部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集聚性逐渐增强,中甲和中乙俱乐部空间分布格局趋向均匀化;②2014年,中超、中甲和中乙俱乐部综合影响力之比为28:7:1,俱乐部影响力前三强广州恒大、北京国安和山东鲁能,影响力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圈层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俱乐部较少、影响力低,强影响力区与高密度区并不完全重合,影响力与俱乐部历史、成绩、升降级、区域足球文化相关。  相似文献   
32.
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优化,发挥区域创新优势意义重大。研究运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浙江省区域创新中心空间分布、聚类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2013年浙江省区域创新中心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周边少,中心多"的态势,空间点分布呈现凝聚特征,空间核分布存在明显不均衡现象;各县市区域创新中心空间分布同样呈现集聚特征,且存在明显的高值与低值集聚;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市场各级主体的共同合作,同时还受到区域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群优势、政府政策因素以及空间邻近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常芳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14,29(1):55-60
从现代人本主义思维出发,以城市社会地理学原理,即从社会空间结构与社区规划角度,探讨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的质量构成,体现在城市要满足各阶层居民(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上。而城市(社会)生活的空间结构的健全与否取决于生活空间行为的社区体系与场所体系的空间构成上。主要体现在居民以居住为主的生活行为对立的居舍类型的可获性上。由此,不同阶层居舍类型体系是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区域基础,其空间分布类型的可获性决定对应阶层人群能否获得以居舍为主的生活空间。本文首次从居民选择居住地行为规律以及形成的城市居舍类型空间结构演化的理念下论及城市社会区域空间体系公正配置与空间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34.
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明  薄俊丽 《人文地理》2014,29(1):43-48
以东部地区城市特色比较明显的6个城市的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衡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6个城市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6个城市流动人口融入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环渤海的青岛和沈阳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最高,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和长三角的温州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最低,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无锡和京津冀地区的北京。总体而言,北方城市流动人口的融入程度总体上要高于南方城市。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程度的差异反映了城市特色或性质的不同。城市规模、城市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色、城市经济特征、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都是影响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对于南北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差异,方言具有很大的影响,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35.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党和国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纠正错误,全力领导人民进行了救灾斗争,采取了精简城市人口、降低粮食征购量、紧急调运和进口粮食、节衣缩食"瓜菜代"、提高粮食收购价、大办农业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扭转了局面,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90年代上海产业布局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着眼于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新思路,上海的产业布局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逐步形成了中心城以三产为主、郊区以二产为主的大都市产业布局架构。在各类工业区建设的基础上,上海又突出发展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大产业基地。由此,上海产业布局呈现出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第二产业立足于城市功能重塑、提高工业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政策聚焦",确立了空间发展的内环整合战略和"东西南北"发展战略,依托都市工业园区和城郊工业区,大大提高了产业聚集度。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从祠堂数量、捐献族田人数以及土改调查的族田量分别对近代安徽族田的分布状况进行考察,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勾画出近代安徽族田分布呈现自南部徽州山区向淮北平原地区递减的总体态势及其起伏.  相似文献   
38.
郝秉键  陈熙男 《史学月刊》2003,23(2):108-114
现代化之初,日本的人口有四个基本特征,即高密度、低增长率、低依赖性人口和高素质。高密度的人口是日本现代化的不利因素,如何化不利为有利是日本现代化的关键,而低增长率、低依赖性人口和高素质则是日本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9.
可持续发展思想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二勋  秦耀辰 《史学月刊》2003,(11):109-116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关系认知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和飞跃,是人类痛定思痛后的明智抉择。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人和自然的原始统一、农业文明时代朴素的“天人合一”、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冲突和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几个主要阶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理想与追求,也是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0.
早期楚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献梳理开始,首先对早期楚化的时限作了限定,认为早期楚化应限于西周时期,不应无限地上溯。同时认为商代确实已有楚,但两周之楚不同于商代之楚,是周王朝分封之楚。在献记载的楚人活动地域内,对西周时期的诸考古学化遗存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鄂西北区(包括陕东南和豫西南)楚化出现最早,而且分布普遍;荆州区、西陵峡区和沮漳河流域楚化出现的时间不完全一样,这些地区楚化的出现是楚人不断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