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16篇
  1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way gender mainstreaming is interpreted by specific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in India whos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draw upon particular ideologies of gender equality in their attempts to apply gender analysis. Its purpose is to locate and situate gender mainstreaming in the culturally specific contexts in which it is practiced to capture the complex realities in which gender policies are implemented and women are positioned to effect change. This is an important focus given that gender mainstreaming now pervades transnational governance and yet is informed by feminist analysis. Moreover, NGOs form key sites in which these policies are expected to be implemented. Of the critiques of gender mainstreaming which have emerged in the last 10 years, I examine how potentially conflicting models of gender inequality and equality take local expression and expand on the importance of framing in making gender mainstreaming meaningful by attending to indigenous interpretations of feminism and gender equality. The analysis I offer provides an ethnographic and comparative contribution to an understanding of gender mainstreaming as a contested site whos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can be revealed by an attention to its feminist origins, namely a focus on context, process and identity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92.
雷占元 《攀登》2006,25(3):45-4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湟中县的实际出发,要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993.
范丽娟 《安徽史学》2006,2(5):87-90
本文通过对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解读,认为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着力点是文化现代化,通过文化的重建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梁漱溟文化重建的思路是建立能够沟通调和中西文化的乡村组织来重组乡村社会结构和唤起乡民的主体意识.这些观点为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4.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敬秋 《攀登》2006,25(2):5-8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995.
苏静 《攀登》2006,25(4):49-50
基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社会民众对政府的更多期待,政府公共关系管理职能和政府形象被社会愈加关注。在现阶段,地方政府要保持当前经济和社会的良好势头,推进各项改革的深入,必须科学认识和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并以此构建和维护这一时期公正、亲民、实效和法治的政府目标形象,不断地满足地区民众的期待和推动政府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996.
陈英玉 《攀登》2006,25(4):83-85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牧民居住极为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差。近年来,青藏高原牧民流动加快,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流动方式不同,它具有明显的内向型人口集中化特点,这种流动对牧区城镇建设有特定的需求。本文根据青藏高原牧民流动方式,探讨了牧区城镇建设的模式和基本途径,并提出了我国牧区城镇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7.
薛成有 《攀登》2006,25(4):126-127
分析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发现其根源于中国法制传统中固有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法律思想的综合体在发挥非制度性的消极影响。这些影响与现代法治建设之间产生了人治传统与法治精神之间的冲突、法制的传统道德与法治建设中的法律冲突、革命传统与法治的保守精神相冲突、传统的恶法意识与法治建设的良法要求相冲突、统治工具论法观念与公平正义法观念之间的冲突等。理清这些冲突并寻求解决冲突的良策,是推进法治建设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对贫困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维秀 《攀登》2006,25(4):168-169
贫困地区图书馆对图书事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馆员素质低,思想观念滞后。贫困地区要摆脱内隐性贫困,就必须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强化图书馆建设。通过加强宏观管理、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信息网络”等举措,提高现有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馆际合作,资源共享,从而消除内隐性贫困。  相似文献   
999.
李卫平 《攀登》2006,25(5):85-88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会对今后家庭、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危害。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状况及其危害,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秦学勤 《攀登》2006,25(6):8-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胜利的新起点,只有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