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35篇
  1756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考古出土的秦始皇兵俑是秦朝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其“千人千面”的特点更是备受关注,被认为是秦人的真实写照。现代人体测量中,头面部特征因其多受遗传因素作用,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采集50个样本的兵俑头部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并提取了头面部特征,运用样本相关性分析和数据大小排序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现代29个群体或地区头面部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秦始皇兵俑样本的头面部特征完全各异且高度相关,同时与现代群体或地区的头面部特征差异性较小,定量化地明确了秦始皇兵俑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992.
东京美术俱乐部藏南宋牧溪《布袋和尚》,表面絮化严重且有断裂、霉斑,画面局部缺失,裱褙脱落,作品珍稀。本工作首先从古代书画用纸类别和纸张特性等方面探讨了修补该画作纸品的选择标准,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pH测量仪、显微镜等现代设备分析了《布袋和尚》原作纸张的理化特性,并从纤维成分、理化性能等方面对制备的红星宣纸、民国宣纸、麻纸、清代宣纸、现代桑皮纸这5种修补用纸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现代桑皮纸与《布袋和尚》原作适配度最好,因此选用现代桑皮纸对原作品进行修复。该修补用纸制备与作品修复为后续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王蕾蕾  赵振斌  李娟 《人文地理》2014,29(6):140-145
以入境游客发表在各大网络社区的关于新疆的英文博客为研究样本,运用共现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ANTCONC软件和UCINET软件,探寻新疆入境游客的认知热点和认知关联。研究发现:1旅游认知存在地域空间、情感评价、行为倾向三维认知结构模式,其中地域空间认知是认知基础,三类认知在信息互馈中形成动态的认知结构。2新疆19个热点认知偏好关联可以作为其网络旅游营销当中推荐系统的开发依据。3新疆入境游客地域空间认知中乌鲁木齐是旅游认知热度最大的城市,喀纳斯是旅游热度最大的景区。情感评价认知以积极评价为主。行为倾向认知中徒步旅游和自驾是主要的旅游方式。4同质景观之间的旅游认知关联较强。  相似文献   
994.
纸质文物很容易损坏,能存留至今的不多,越是早期的越稀少,因此纸质文物非常宝贵,做好纸质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常规的纸张特性分析方法往往损伤和破坏文物本身,因此需要了解无损和微损分析纸质文物的方法。这里介绍了纸的物理性能分析、纤维形态观测、纸的生产工艺推断、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他分析方法。纸质文物的无损和微损分析方法可供文物工作者在基本不损伤和破坏纸质文物的情况下,分析该文物的特点,获取其原料组成、制造时期、生产工艺、舂捣打浆处理程度、纤维配比等信息。  相似文献   
995.
馆藏唐代彩绘人物俑颜料分析与修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深圳博物馆藏唐代彩绘人物俑颜料的矿物成分,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这批俑的颜料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为铅丹、朱砂;黑色颜料为无定形碳黑;白色颜料为铅白和高岭土等.同时,将其与陕西省内相关地区的彩绘陶俑或壁画颜料进行了对比,得知其所使用的颜料与后者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针对这批人物俑的保存现状,遵循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对其实施了表面附着物清理、拼对、粘接、修复补全等保护修复技术措施,使其恢复了原有面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铅丹(Pb3O4)和朱砂(HgS)是古代壁画和彩绘上常用的红色颜料,它们的变色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长期关注的问题。但由于其所处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这些颜料的变色机理的研究较为困难。为了探究紫外光照对这些颜料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控制环境的紫外老化模拟实验研究了铅丹、朱砂及其混合物的光降解过程,并利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实验样品进行分析。电化学实验中铅丹受405 nm激光照射出现还原电流,朱砂出现氧化电流。紫外老化实验确认了铅丹在光照下的还原反应,反应产物为碳酸铅(PbCO3)和碱式碳酸铅[Pb3(CO3)2(OH)2]。因此,光照会引起铅丹发生还原反应,引起朱砂发生氧化反应,两种颜料表现出典型的半导体性质。另外,光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显示,掺杂朱砂可能会加快铅丹的光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997.
井冈山斗争的军事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春亮  钱肖颖 《人文地理》2016,31(3):116-121
国内的军事地理研究大大落后于其他人文地理分支学科。本文结合实地学习考察,对于井冈山军事斗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现代地理学视角进行比较系统的全新分析。在井冈山斗争期间,根据地经历了从队伍上山、据险驻守,到外线出击、最终撤离的军事地理过程,并在根据地内部形成了\"两片、两心、一环、五哨\"的军事地理格局。从根据地尺度看,这一格局对于斗争初期的立足有一定合理性,但范围狭小、资源支撑和回旋空间不足;从宏观的区域尺度分析显示,井冈山地区远离敌方核心,但立足后则面临两省\"会剿\",腹背受敌,军事地理上的劣势凸显。分析还显示了新军事力量形成的\"核心-边缘\"结构对于旧格局的反转。作为井冈山道路的发展,中央苏区、陕甘宁根据地以及东北解放区的建立,是对井冈山斗争开辟的革命道路的发展,同时也是在区域尺度、位置、区际关系等方面军事地理优势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勘查发现,故宫中和殿明间某中金檩在与上部爬梁相交位置出现局部断裂,造成下部中金枋产生较大挠度.为探明该中金檩产生断裂的原因,采取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中金檩、中金枋体系进行了分析.基于榫卯连接边界条件的特征,分别考虑中金檩与中金枋叠合、中金檩与中金枋分离、中金檩完全断裂等三种工况,建立了中金檩-枋体系的受力模型,进行了静力分析,获得了中金檩、中金枋的变形及内力分布特征,讨论了中金檩断裂破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中金檩在爬梁作用位置截面削弱,造成中金檩自身拉、压、弯承载力不足,从而导致中金檩产生断裂;中金檩与中金枋分离条件下,中金檩断裂造成的中金枋内力增加,且比檩枋叠合条件更明显;中金檩完全断裂后,将造成中金枋内力及变形剧增,威胁中金枋安全.因此,对中金檩采取及时有效的加固措施极其重要.研究结果将为中金枋采取加固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圈层分析方法研究——以延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颖  胡浩  朱锋  陈孝  张冲冲 《人文地理》2012,27(2):62-6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游憩需求的增大,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也迅速发展起来并呈现一定的分布形态,本文通过环城游憩地圈层分析方法的探讨,深化对延吉市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强化对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带研究方法的探索。通过回转半径、缓冲分析、成本路径、网络分析、圈层插值五种方法,对比分析延吉市环城游憩地的分布情况及最佳游憩半径等,以上几种分析方法各有利弊和长短,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环城游憩圈层结构研究的深入,环城游憩地圈层分析方法也会有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于2009年征集纸质文物111件,为了保护修复这批纸质文物,选取具有典型病害的五件纸质文物,采用含水率测定仪、纤维测量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等进行了分析检测,以研究这批纸质文物的保存现状、原料成分、制作工艺及病害等信息,为制定保护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检测结果表明,这批纸质文物的纤维成分以麻纤维为主,制作过程中加进了高岭土、碳酸钙和滑石粉为主的填料,部分纸张经过了施胶处理。同时,纤维多数已经断裂成短的纤维段,几乎很难见完整的纤维,且有成堆的絮状物出现,表明纸张保存状况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