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3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田广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2):79-82
《契丹国志》卷13《后妃传·太祖述律皇后传》全文共1003字,考其史料来源,基本上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42.
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诞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一批彩陶,彩陶的制作不但反映了当时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程度,也反映了大地湾先民的精神世界。为了了解大地湾先民对彩陶白色颜料的认识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RTIR)、热分析(TG-DSC)方法,分析了大地湾遗址出土4块白(浅)色块状颜料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热性能。结果发现,白色块状颜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碳酸盐类,QD1(大地湾二期)和QD2(大地湾四期)主要含有石英、白云石、白云母、绿泥石等;另一类是铝硅酸盐黏土矿类,其中,QD3(大地湾四期)白色部分主要含有石英、无定型的高铝硅酸盐(可能为偏高岭石和钾长石)、方石英、莫来石、钛铁矿等,红色部分为赤铁矿小颗粒,样品表面有碳酸钙沉积,而QD4(具体分期不详)主要含有石英、白云母、钠长石、高岭石等,样品表面有碳酸钙沉积。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大地湾先民对彩陶颜料原料的处理、加工情况,制陶工艺水平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43.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及在较小尺度空间的实践。本研究综述近十年来西方智慧社区的研究进展,以启发国内在基本内涵、发展特征、发展目标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智慧社区内涵主要以技术维度、人力资本、社会技术互动等三个方面为视角,其研究领域涉及社区服务、社区设施、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智慧化进程。智慧社区发展也存在隐私泄露、“数字鸿沟”、数据处理技术难度高、居民发言权缺少、管理监测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未来,智慧社区需要更加关注社会技术互动过程,强调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公共服务改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44.
M. J. Baxter 《Archaeometry》2001,43(1):131-147
Model‐based methods for clustering artefacts, given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ten assume sampling from a mixture of multivariate normal distributions and/or make explicit assumptions about the way in which a composition is formed. It is argued that, analysed within a modelling framework, several important and apparently competing methodologies are more similar than would initially appear. The opportunity is taken to note that models for populations are often not compatible with models for compositions, and that dilution correction—which can be accomplished in a variety of ways—can be interpreted as an attempt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相似文献
245.
云南省反贫困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系统为决策支持服务的角度出发,以GIS、RS为手段,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多学科交叉,设计反贫困GIS的总体框架结构,研究和解决面向管理和决策的数据模型,实现致贫基本因素、贫困类型分布与贫困形势变化监测等方面的信息查询与辅助决策分析为一体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为区域反贫困决策的各层次提供辅助分析与决策支持,为反贫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6.
文章基于中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与2005年1%人口普查数据资料,采用流数据分析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选用省际人口迁移的最大联系线、最大迁出流、最大迁入流、期望线、迁移效率、粗迁移率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我国1995-2010年间省际迁移的时空动态特点及其区际联系。结果表明:全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东部地区更明显;省际最大人口迁出与迁入流反映了中国省际区域间空间相互作用整体框架,全国大致可以分为3个人口吸引片区和5个辐射片区;省际最大净迁移流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少,其空间分布与各省的MEI(i)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7.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产业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数据,测量与估算了2012年中国旅游产业六大要素部门的产业集聚现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各部门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价,同时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技术效率的回归模型,探寻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与产业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整体集聚程度仍然偏低,且六大要素部门之间发展不均衡;当前我国各省区旅游业的产业规模普遍偏小,大部分省区旅游产业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旅游产业的规模化集中度对产业技术效率有较强的积极影响,回归系数达到0.672;企业集中度、劳动力集中度对产业技术效率存在较小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48.
基于多源数据的兰州市主城区城市职住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职住分离\"日趋严重,导致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急需对新的职住关系进行检视。职住关系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地锁定居住地、工作地,以及居民如何在居住地—工作地之间位移、居住—就业的空间匹配关系。论文以百度POI大数据和热力图为支撑,辅助问卷调查,结合兰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综合应用职住比模型和最近距离等分析方法,多尺度刻画了兰州市主城区的职住关系。结果表明:在城区尺度上,兰州市职住关系总体处于平衡状态,职住平衡型占99.40%,居住倾向型和就业倾向型分别仅占0.12%和0.48%。从城市核心区到边缘区,职住失衡逐渐加重。职住平衡更多地体现在单位型社区上,失衡主要由商业型社区引致。在街道尺度上,职住关系差异明显,绝大多数街道处于职住平衡状态。城市核心区街道以\"就业倾向型\"为主;边缘区街道表现为\"居住倾向型\"。 相似文献
249.
基于腾讯迁徙大数据的长三角城市群春运人口流动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城市群人口流动研究对促进区域人口有序流动和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基于腾讯迁徙大数据,运用GIS空间统计和K-shell分解等方法,从人口流动总量、位序、时序和网络层级等方面,对我国长三角城市群2018年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春运期间大规模的\"返乡流\"和\"返城流\"呈现明显的对称性,并分别于除夕和第一个工作日达到最高峰。(2)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上海、苏州、杭州等为劳动力输入型城市,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盐城、安庆和滁州等为劳动力输出型城市。(3)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其中上海和杭州是人口辐射核心城市,上海—合肥、上海—南京、上海—杭州等是人口流动的主体路径;空间上东部—西部横向人口流动最为频繁,大体呈现\"Z\"字形。 相似文献
250.
本文对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Rein Ahas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方法创新与地理研究做了相对全面的梳理与综述。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的大规模普及,手机定位数据可以突破有限的时空框架,实现海量、客观、实时、准确和电子编码的数据收集,从而便于研究者发现人的时空间行为模式和规律。Ahas以社会定位法为主线,以手机定位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地理可视化为分析手段,不断地通过时空间行为和活动空间研究参与到旅游、通勤、交通、社会隔离和智慧城市等多样化的领域中。他的研究方法及经典案例有助于国内学者扩宽视野,更加深入理解这一新型数据源的使用特点和应用潜力,并进一步对其进行理论与方法上的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