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8篇 |
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5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2年宪法的公布实施和1997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为标志,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1982年为恢复阶段;从1982年到1997年为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以来为全新发展阶段。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必须把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必须把立足中国国情与借鉴外国经验结合起来;必须不断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进程。从1993年开始到1998年,出版业改革的主线是由“规模数量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从1998年开始到2002年,集团化发展成为出版业改革的主题;从2003年开始,企业化转制成为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主线。十多年来,出版业的政策走向反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反映了出版业逐渐加快了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反映了出版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83.
本文论述了共和县“十一五”期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基本思路。文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就是要在“生产发展”上做文章、下功夫,在“生活宽裕”上出主意、想办法,在“乡风文明”上搞创新、出成果,在“村容整洁”上定规划、抓治理,在“管理民主”上建制度、提要求。 相似文献
84.
青海省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重视各个民族的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是加快全省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题中应有之义。该文从六个方面就青海省回族聚居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5.
英国新社会史思潮的兴起及其整体社会史研究的国际反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社会史研究”作为一种史学新思潮,与西方史学的整体化趋势,几乎同时出现于现代国际史学舞台。英国新社会史思潮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国内外史学渊源。英国新社会史学派宣扬的核心问题是坚持“自下而上”史学观念,它彰显了由此观念指导下的整体社会史取向和研究实践。从较广泛的分析角度看,在国际史学发展格局重新调整的现时背景下,英国马克思主义新社会史学派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广泛注意和效仿。它对国际史学发展的推动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集中体现了该学派及其整体史学研究的国际反响。 相似文献
86.
华岗同志是一位忠诚于党的事业的革命前辈,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思想理论战线,他所关注的领域,涉及哲学、政治学、美学、历史学诸方面.华岗的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强调研究历史是为了推动历史、创造历史;他发扬中国史学的"求真"传统,把追求历史的真实看作是史学研究的生命;他大力提倡学术创新,认为创新是史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7.
旅游视角下的上海F1大奖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1作为世界三大赛事之一,将于2004年9月正式在中国举办上海大奖赛。F1大奖赛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将为上海带来众多的社会经济效应。本文阐述了F1旅游活动的游客动机以及细分市场,分析了相关行业在F1旅游中的作用;同时,从城市旅游形象、旅游环境、基础设施、旅游经济、旅游产品几个方面论证了F1大奖赛是上海旅游发展的新极点。 相似文献
88.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法国的宫廷大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克劳德·得·塞瑟尔根据现实社会的变动,提出了系统的"新君主制"学说.在肯定君主制的价值时,他鼓吹"王权神授",但却着重于从人性的角度来强调君主制的优越性.在对"明君政治"的憧憬中,他界定了一些君主应当遵循的政治行为规范,特别强调君主实施仁政,建立各等级之间的"和谐"秩序,并提出了等级变动的合理性.同时,塞瑟尔主张君主让各等级代表参政议政,建立"君主咨政会议制".他还提出"有限君权"的主张,力图以教会、"正义"与国家法令来遏止君主的暴政.此外,他还要求君主灵活地进行外交,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塞氏的政治学说充满着"过渡时期"社会所赋予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但受时代变迁的感召与人文主义的熏陶,他突破传统的藩篱,提出了适应民族国家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成长之需要的"新君主制"学说.他的政治理想,反映了西方政治思想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89.
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在清末“保存国粹”、“复兴古学”的过程中,开始对中国古代学术进行初步整理,肇始了对中国学术遗产进行发掘、梳理、研究和整合之工作。以西方新知、新理、新法整理中国传统旧籍,发明中国旧学之新义,是晚清学术演进之必然趋势。以新知阐释旧学,以中学比附西学,以近代学科体系界定中国旧学,是晚清学者整理中国旧学之基本思路。正是在对中国传统学术不断进行整理和整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学术开始转变其固有形态,逐步融入近代西学新知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90.
明万历中后期,以言官为首的官僚集团兴起了一股批判明神宗的风潮。其根本缘由,首先是神宗君德严重缺失,其次在于言官勇于以道事君。在深层次上,这种批判也是该时期政局危殆、皇权变异并衰落以及士风日下、部分言官沽名钓誉等社会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种批判并未摆脱传统的“尊君—罪君”的政治评判模式,但它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先导和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