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Tigrean Plateau (northern Ethiopia) during the Holocene, based on the available geomorphological, palynological,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evidence. At present, it seems that (1) the plateau experienced a more humid climate with a denser vegetation cover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2) Soil erosion due to clearing vegetation began in the Middle Holocene; (3) agricultural activity was intensified in the Late Holocene,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rise of a state; (4) demographic pressure increased from the early first millennium BC to the mid–first millennium AD, causing soil erosion; (5)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demographic decline occurred in the late first millennium AD; (6) the vegetation cover was regenerated in the early second millennium AD; and (7) progressive vegetation clearance started agai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second millennium AD.Cet article trace l'histoire ambiante du Plateau Tigréen dans l'Holocène en utilisant les données géomorphologiques, palynologiques, archéologiques et historiques. Il semble que (1) dans l'Holocène ancien le plateau était caractérisé par une phase humide avec une dense végétation; (2) l'érosion causée par l'abbattage de la végétation commen¸a dans l'Holocène moyen; (3) l'activité agricole s'inténsifia à la fin de l'Holocène, par conséquence de l'essor d'un état; (4) la pression démographique augmenta de plus en plus du début du premier millénaire av. J.-Ch. à la moitié du premier millénaire ap. J.-Ch.; (5) la dégradation ambiante et la diminution démographique se vérifièrent à la fin du premier millénaire ap. J.-Ch.; (6) une régéneration de la vegetation se vérifia au début du seconde millénaire ap. J.-Ch.; et (7) l'abbatage de la végétation recommen¸a dans la seconde moitié du seconde millénaire ap. J.-Ch.  相似文献   
122.
岭南文化区域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活跃的区域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区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本世纪末的改革开放20年来,岭南地区成了一块经济发展的热土,使岭南文化一跃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势能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在其孕育、成长、定型和演变过程当中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构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整合与演变模式。本文从区域系统分析的角度对岭南文化进行初步研究,得出结论:(1)岭南文化是山水型的实用文化;(2)岭南文化是开放性和兼容性极强的区域文化;(3)重实践,讲创新,少说多干是岭南文化的精髓;(4)岭南文化系统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南国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23.
谢理  邓毛颖 《人文地理》2000,15(5):14-18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在适当的地段采用高架形式以节省资金,却常常不为人们所接受,主要在于其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方面。本文以广州市地铁二号线为例,对从快速轨道的高架线环境和景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明了城市快速轨道采用高架线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它对城市景观也是一种强化,它可以促进城市早日形成快轨交通网络系统,对解决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更加有利,而它的环境影响也可以控制在人们接受的水平等观点。并提出解决快轨交通高架线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造成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4.
东北经济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青山 《人文地理》2000,15(1):52-55
本文以东北经济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地域分异特征为基础,以人地相互作用理论为指导,通过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对东北经济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区划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5.
以人地相互作用为主线,本文探讨了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时空背景、作用模式和基本特点,针对三个阶段人地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动力机制的差异,分别建立了"气候波动主导下的人地交互作用模式"、"地缘格局主导下的人地地域互动模式"和"土地承载力限制下的人地关系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26.
武友德 《人文地理》2000,15(3):69-72
西部不发达区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密集地区,极具开发潜力,其经济成长采取自然资源转换模式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传统的自然资源要素转换模式已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本通过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中的技术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及资源转换模式等问题的系统思考,提出了提升区域自然资源转换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7.
试论城镇人居环境中的生产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人居环境概念的分析,指出生产环境是人居环境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认为城镇人居环境中的生产环境应是城镇中居民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直接环境和各种生产活动所营造的对居民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城镇环境。根据这一认识,作者对城镇人居环境中的生产环境所涉及的要素分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生产性设施环境、生产性人口环境、生产性文化和制度环境、生产性污染和灾害环境、择业环境等)两个层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并指出城镇人居环境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8.
清代西辽河流域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廷真  白梅  田文祝 《人文地理》2007,22(2):115-118
西辽河流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属于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研究流域人口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寻求区域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考察了清代260余年间西辽河流域蒙古族和汉族人口的变化,并指出正是由于清政府不能从长远的观点制定合理的开发政策,使人口增长过快,增强了人口对资源的压力,造成了植被的破坏、野生动物的锐减和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的出现。因此,政府在制定开发政策时,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9.
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及其度量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洪  张燕  倪亦南 《人文地理》2004,19(1):92-9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其数量多少、性能好坏决定旅游业的规模和质量;其损耗速率有无超越自然或人为更新速率则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所以旅游资源必须适度开发。本文在简述旅游产品开发过程的基础上,论述旅游资源适度开发的含义及其必要性;由此提出,为了衡量旅游资源的开发强度,须以与旅游资源最大承载力对应的旅游产品允许的最适宜游客容量作为测度标准;再以此为参照,找出各种客观与主观制约因素,诸如自然资源损耗率等自然因素及游客心理等主观因素,据此规定附属资源的开发量,并以相应的旅游管理措施作为保障。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度量指标为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提供度量依据。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从总结国际贸易领域面临的环境问题和逐步恶化的趋势入手,分析了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协调全球环境与贸易发展的五大基本原则,即贸易自由化原则;有区别的承担环境责任的原则;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逐步标准化管理原则;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与生存权利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