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迁(1895-1949)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周秋光  曾桂林 《史学月刊》2002,11(11):84-94
1895-1949年,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促使了中国东南社会的沧桑变迁及其慈善事业的近代化,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清末十余年是初步兴起时期,近代色彩的慈善理念得以萌生,慈善公益活动有了初步扩展,传统的善堂善会纷纷向近代慈善团体转变。民国是兴盛发展时期,东南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团体和慈善家群体,对于民国社会的维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慈善事业实际上扮演着调节社会的重要角色,成为推动近代社会前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动力。  相似文献   
72.
贾晓慧 《史学月刊》2002,30(8):81-88
《大公报》与西方无党派报纸不同,又与中国党派报纸不同。《大公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中国政界带来一些不同声音。它重视知识分子的意见,力图通过推动国民党政府,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自上而下地实现经济层面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3.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为中国现代化奠定坚硕基础,他睿智地选择承继,按实际环境及形势,针对时代难题,逐一实现现代化政策,以务实承容态度,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而不失自我本质,吸收外来现代化策略创造性地转化为本土现代化策略,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中国现代化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思想;中国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的互动平衡的思想;关于尊重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思想;关于中国现代化是全盘现代化的思想等,为中国21世纪现代化奠定不可动摇之基础。这些思想对于迈入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前瞻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忻平 《史学月刊》2002,(10):58-6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帮会这种传统社会的怪胎,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上海得到全面的复苏和全方位的发育。上海帮会的大发展,是与上海新旧并存的社会环境、人口失控与社会失调、以及帮会与政权相互需求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适时而变”是这一时期上海帮会最为显的特点。“适时而变”使其获得了,特殊的生存空间,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但某些资本主义色彩并未改变其反社会、反现代理性与法则的破坏性本质。  相似文献   
75.
按照"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我国已经实现了前两步,进入21世纪开始走第三步,2001~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为工业化、城市化、开放型经济;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推进制度创新.中国的现代化要实现三个根本性的转交: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和健全.中国经济具备持续增长的诸多有利条件,2020年以后,中国将按照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地从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6.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faced a grave national crisis resulting from intense foreign pressure and a rigid political system that was incapable of adapting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modern world. China’s decline did, however, lead to a wave of nationalism that swept across Chinese society. Set against this backdrop, a new generation of patriotically minded intellectuals, one with relatively broad exposure to Western thinking and academic methods, turned its focus to enlightening the oppressed masses as a means of bringing about national salvation. These intellectuals pursued this forward-looking aim by looking to the past for inspiration. More specifically, they looked to folk culture as a means of connecting with the common people and weaving together a new discourse that promoted national unity.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a group of professors at Peking University, including Zhou Zuoren, Liu Fu, and Gu Jiegang, began to search for vernacular works in folk culture. This article examines folklore studies at Peking University expanding from folksongs to folk customs and other forms of folk literature. It focuses on early folklorists’ activities, folklore organizations, and primary publications. Under the university’s influence, folklore studies appeared in various newspapers and other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in rapid succession.  相似文献   
77.
The construction of Yan Fu’s view on social history has combined the indigenization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iography, which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change towards modern historiography. The academic sources of Yan’s view on social history include some Western thoughts such as Herbert Spencer’s social Darwinist theory, Edward Jenks’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theory, John Seeley’s political historiography, etc.; and also many indigenous sources such as Yang Zhu’s self benefit, Mozi’s selfless love, Buddhist views on mood, etc.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hixue Lilun Yanjiu 史学理论研究 (Historiography Quarterly), 2007, (1): 74–86  相似文献   
78.
王立新 《史学月刊》2007,(7):110-116
在国际学术界,印度的绿色革命成了多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国际学术界对印度绿色革命的研究通常采取反思的方式,即在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联系当中去考察印度的绿色革命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路径、问题和观点,指出农业转型研究构成了国外学术界相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面向。但是,他们没有把农业转型当作农业现代化的方式来看待。笔者认为,这是他们在考察印度农业转型时存在的根本问题,而从这样一种新的观点出发去考察印度的农业转型还是一件尚待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79.
在当代世界,现代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已故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现代化研究。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方面有特别贡献,他的现代化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0.
17—18世纪,普鲁士在容克地主的支持下因不断革新而迅速发展和壮大。19世纪上半期,普鲁士主流派容克积极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推动了普鲁士国家和容克自身的资产阶级化。通过领导和推动德意志的政治统一,容克和普鲁士最终确立了在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导地位。普鲁士容克不断顺应历史潮流,在相当长时期内和相当程度上实际扮演了资产阶级的角色,起到了德国资产阶级未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