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6篇 |
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Richard Ek 《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B, Human geography》2006,88(4):363-386
The Italian political philosopher Giorgio Agamben's conclusion that the camp has replaced the city as the biopolitical paradigm of the West is as difficult to digest as it is easy to see how it responds to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endencies in the world today. In this introduction to this theme issue on Giorgio Agamben and the spatialities of the camp, a detailed exposition, emulating the structure of Agamben's seminal book Homo Sacer, is conducted, tracing the genealogies of Agamben's ideas and commenting on his swiftly enhanced importance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The introduction concludes by outlining some possible research fields in human geogrphy where much insight could be gained if Agamben's work is given more detailed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52.
199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之后,我国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发生了深刻变化。居民购房公平自由,私有住房的比重急剧攀升,住房设施日益完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居住开支迅猛增长,城镇居民居住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受不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居民居住消费过程中,一些诸如住宅私有率过高、住宅面积过大、一房伴终身等严重脱离实际需要和基本国情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3.
清代宫廷对白伞盖佛母的崇拜出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在乾隆时期,除在宫中大量制作白伞盖佛母像外,还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各大寺庙制作供奉精美的绘画和雕塑,甚至专门兴建寺院来供奉白伞盖佛母像。其信奉目的和崇拜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目前尚很少有专门的论述见诸文献。本文借助清宫档案及现存清代原状佛堂内白伞盖佛母的陈设情况,试图说明清代宫廷是将白伞盖佛母作为重要的福寿保护神来供奉的,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元代的信仰传统而是另有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4.
从乡村商店到百货商店--1877年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南方乡村的经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收成制在战后美国南方的确立,乡村商店成为南方转型初期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它的特点是“靠男性消费者为生,以农作物借贷制为杠杆,商品综合经营”。但是,世纪之交,由于工业化力量的推动和现代消费观念的冲击,乡村商店从南方经济生活中逐渐淡出,“以吸引女性消费者为主,采用现金支付或分期付款形式”的百货商店取而代之,并且广告在经济生活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方经济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5.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一样,都是党中央反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而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56.
19世纪的法国象征派运动,给浪漫主义以来的欧洲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诗风。对于象征派诗歌的把握,有一个核心的精神,那就是寻求同万物生命的对话。从波德莱尔的“感应”,到兰波的“通灵”,再到马拉美的“无限”,法国象征派诗歌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中心论的全新的生命意识,对后世的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甚至是生态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退出经营第一线以后,一直从事推广经营理念的活动。最近,他在中国推出了新著《人为什么活着》。该书是对稻盛哲学的总结与发展,很适合中国企业家阅读。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潜意识的作用;生活的意义与利他经营;宗教意识与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通过分析该书的内容,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正确的宏观的指导思想,具体有效的员工激励方法,加上经营者的人文关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和出色的业绩。 相似文献
58.
从墓志看佛教对唐代妇女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唐墓志的分析考察可知,唐代妇女信佛者较多,在家修行的妇女占绝对多数,且相当地分奉佛者为孀居妇女。唐代妇女诵读或抄写的佛典主要集中在金刚般若、法华、涅槃、维摩等经上,尤以金融般若、法华两经为最。唐代妇女祟佛原因众多,其中不少孀居妇女、宫人、宦官夫人、无子和不育的妇女多从佛教中寻求精神和情感寄托。唐代妇女祟佛对社会风尚、生死观念和丧葬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杀现象是五四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些自杀现象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弊端,比如社会的动荡、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缺陷、危险人生观的倡导等等,引起了五四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自杀现象作了多次讨论,分别从自杀的趋势和原因、自杀的道德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提出了以提倡新的人生观和改造社会制度两种手段对自杀进行救济。同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使五四思想家深刻认识到新思潮中可能有危害人的思想的成分,绝对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人们无所适从。他们明确提出反对这些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0.
在明代君臣关系中,君权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并左右着官员进退。明中后期,这种情况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时值万历朝出现大范围缺官,以京官为首的文官群体以此为契机,引发了群体性的致仕乞休现象,不惜以影响政府的正常运作为代价,孤立皇帝,从而扭转了在致仕问题上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并由此引发了官员对于君臣关系、权力分配及仕隐哲学的再思考,影响了主流舆论的变化以及政治力量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转移等。这种主动弃官的现象所折射出的理性精神和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晚明政治文化的进步因子,并为中国日后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