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hina’s assertive diplomacy in recent years has ignited intense debates amo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R) scholars. Some argue that China’s assertive behaviour is rooted in its perception of increasing power and capabilities. Others suggest that it is US policies that triggered China’s assertive reactions. Relying on an original survey of China’s IR scholars conducted in Beijing in 2013 an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we empirically examine Chinese IR scholars’ attitude towards Chinese power versus the United States, their perceptions of US policy in Asia, and their preference for an assertive Chinese foreign policy. We find that both the power perception and policy reaction arguments make sense in accounting for Chinese IR scholars’ attitude regarding China’s assertive diplomacy. However,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 more pessimistic view on Chinese power is more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preference for an assertive foreign policy.  相似文献   
42.
This article seeks to further our knowledge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by focusing on one particular aspect of most UK campuses: the students’ union. UK students’ unions have rarely been the subject of scholarly attention, despite them now occupying an important place within the 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 Nevertheless, in this paper we draw on a UK-wide study of students’ unions to explore, firstly, the role played by the buildings of the students’ union and, secondly, the ways in which aspects of the university’s campus influence union activity. We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in many institutions, from a single site to multiple sites, both within the UK and overseas. We contend that a focus on the materiality of the students’ union and the level of union activity (or inactivity) across various campus spaces can illustrate the values, ideologies and power relations that dominate contemporary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出入西安美加游客的实地调查,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资料统计分析,探讨西安与其它旅游热点城市之间美加游客空间转移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美加旅游市场的几点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4.
从国际侨汇新动向看我国侨汇政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 3 0多年来 ,国际侨汇的数量急剧增长 ,侨汇的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据国际基金组织 2 0 0 0年度国际收支报告 ,目前全球侨汇总额已超过 1 0 0 0亿美元 ,约为 3 0年前的 5 0倍 ,其中60 %流向发展中国家。印度侨汇每年多达 1 0 0亿美元 ,高居榜首 ,紧跟其后的是墨西哥和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值得注意的是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利用侨汇发展经济的时候 ,中国对侨汇工作却由于外资输入的不断增加而有所忽视。中国 1 982 1 999年 1 8年的侨汇收入总额只有 1 1 0亿美元 ,仅相当于印度1 999年一年的侨汇收入。笔者认为 ,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关注侨汇工作 ,充分认识侨汇资源的重要意义 ,采取有效措施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5.
宣称战争因某种道德理想而展开是一次大战的显特征,国际法、平民权益特别是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就成了区分和衡量战争正义合法与否的标尺。英德关于非人道作战方式的合法性争执凸显出国际法存在的严重缺失及其在宣传战中作用的有限性,而侵害最易成为战争受难的妇女儿童权利便成了宣传战中最能调动舆论情绪、最易产生宣传效果的主题,这也是英国适时将宣传战主题从德国违反国际法切换到德军大规模强暴妇女儿童上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针对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上的混乱和无力,作者提出理解过去成为重构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提;并且在介绍和评论沃尔兹、吉尔平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世界史观和沃勒斯坦世界史观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对世界历史中国际力量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证据,尤其着重介绍了英国学派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概念的缘起、演化及理论家们的批判。虽然本文作者即是当前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并不避讳英国学派在理论上的缺憾,指出巴里·布赞构建在没有共同文化的条件下国际体系也可以转化为国际社会理论框架同时,关闭了一个布尔曾经试图打开的空间。作者认为在解读国际社会的世界历史方面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7.
王殿华 《人文地理》2005,20(6):15-18
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劳动力国际流动数量和营业额在全国的地位、去往国别、从事的行业等特点,论述和分析了影响东北地区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东北地区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8.
杜美龄  孙根年 《人文地理》2015,30(2):155-16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交通-旅游"(3T)互动日益增强。采用1982-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国际贸易、交通和旅游总量的发展历程,从进、出口分量视角考察三者相关关系,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回归方程。结果发现:①30年来国际贸易、交通和旅游的发展呈持续增长态势。国际贸易和旅游日益重要。②国际贸易、交通和旅游增长过程具有同步性,表现为波动周期同涨同落。③所构建的回归方程决断系数R2均在0.99以上,国际贸易、交通和旅游存在显著相关性。国际货运与国际贸易,国际客运与国际旅游之间具有确定、直接的因果关系;国际贸易与国际旅游的因果性尚待探究。  相似文献   
49.
自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华裔新西兰人被视为不被法律承认的异乡人;而从1987年开始,华裔新西兰人被视为主要的中产阶级移民群体而受到欢迎,并被寄予建立国际联系和裨益经济的厚望。在这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如社会经济实力、籍贯、教育程度、移民动机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最主要的是,他们与新西兰非华裔主流群体的融合程度不同。然而,不论是早期卑微的定居者还是近年来的高素质“空中飞人”,华裔新西兰人的定位没有改变,只要他们是华人的后代,而且“看起来是华人”,他们就永远不可能被当作“真正的新西兰人”。“华人性”总是被刻画成和“新西兰价值”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50.
详细评介了国际移民的学术定义;归纳其六大基本类别,指出不同类型的迁移可能相互转化;阐述了当代国际移民发展趋势,并将华侨华人研究置于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进行剖析;对由于缺乏对当代“国际移民”相关定义的基本了解而出现的明显错误给予了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