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Risk perceptions are important to the policy process because they inform individuals’ preferences for government management of hazards that affect personal safety, public health, or ecological conditions. Studies of risk in the policy process have often focused on explicating the determinants of risk perceptions for highly salient, high consequence hazards (e.g., nuclear energy). We argue that it is useful to also study more routinely experienced hazards; doing so shows the relevance of risk perceptions in individuals’ daily lives. Our investigation focuses on the impact perceived risk has on citizens’ preferences over hazard management policies (as distinct from identifying risk perception determinants per se). We use a recursiv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public opinion data measuring attitudes in three distinct issue domains: air pollution, crime, and hazardous waste storage and disposal. We find that citizens utilize perceived risk rationally: greater perceived risk generally produces support for more proactive government to manage potential hazards. This perceived risk–policy response relationship generally holds even though the policy options respondents were asked to consider entailed nontrivial costs to the public. The exception seems to be when individuals know less about the substantive issue domain.  相似文献   
72.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国对反对美国侵略、保卫和平及抗美援朝必要性进行了广泛宣传,后来随着形势发展转变为对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争取战争胜利进行的宣传。这一时期我国国内宣传工作的特点是:建立覆盖党内党外和城市乡村的宣传网;用社论和时评指导运动;赋予爱国主义具体、可行、人性的内涵。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国内宣传工作不仅进行了成功的经济建设动员和战争动员,也成功地诠释了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掀起了建国后第一次爱国主义高潮,不仅帮助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稳固了新政权,保证了各项社会改革、经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73.
自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华裔新西兰人被视为不被法律承认的异乡人;而从1987年开始,华裔新西兰人被视为主要的中产阶级移民群体而受到欢迎,并被寄予建立国际联系和裨益经济的厚望。在这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如社会经济实力、籍贯、教育程度、移民动机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最主要的是,他们与新西兰非华裔主流群体的融合程度不同。然而,不论是早期卑微的定居者还是近年来的高素质“空中飞人”,华裔新西兰人的定位没有改变,只要他们是华人的后代,而且“看起来是华人”,他们就永远不可能被当作“真正的新西兰人”。“华人性”总是被刻画成和“新西兰价值”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74.
详细评介了国际移民的学术定义;归纳其六大基本类别,指出不同类型的迁移可能相互转化;阐述了当代国际移民发展趋势,并将华侨华人研究置于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进行剖析;对由于缺乏对当代“国际移民”相关定义的基本了解而出现的明显错误给予了指正。  相似文献   
75.
加入WTO后,我国航空领域中的信息、票务、服务等三大市场将逐渐放开,而国内航空和旅游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处在起步阶段,功能不健全,网络不发达,缺乏市场竞争力。如何从战略的高度尽快接受并引入新技术以完善中国的GDS系统,已变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国际法学者、外交官菲利普.诺尔-贝克关于国际集体安全的论述对当时的学术界和外交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仅是英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奠基者之一,还亲历了国联公约的起草和国联的组建工作。因此,诺尔-贝克是当时公认的国际问题专家。就思想传承而言,诺尔-贝克的集体安全观对后来的国际关系学者,包括英国学派的主流理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虽然他后来被指责为过于理想主义,但是诺尔-贝克毕生致力于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还是为世人所公认,为此,他于1959年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相似文献   
77.
近三十年中国人移民菲律宾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近30年来以各种方式移民到菲律宾的中国新移民概况进行了梳理分类并探析了其移民原因。认为中国公民之所以移民到经济并不发达的菲律宾,除了历史、移民文化以及移民网络等因素外,还在于菲律宾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移民的族群经济,为中国新移民的海外生存提供了机遇,并且极大地降低了移民的风险和成本。国际移民的趋势并不一定遵循着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流动的固定路线,低收入国家所蕴含的机遇也是吸引国际移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迁居对单位老年人日常生活社会网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飞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13,28(3):78-84,6
社会网络对于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本文以单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观察、追踪研究、结构访谈、案例剖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对比迁居前后单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状态,分析迁居后单位老年人应对新居住空间与原有社会交往空间分离下的日常活动与交往模式的调整与变化,重点剖析迁居老年人与原单位社区之间的互动,进而归纳迁居对单位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影响机制,并从老年人迁居与社会交往的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老龄政策。  相似文献   
79.
董琦  甄峰 《人文地理》2013,28(4):71-76
借鉴世界城市网络研究代表性学者Taylor等提出的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以中国主要物流企业总部及分公司的分布数据为基础,生成国内物流企业网络,并从物流企业网络中各城市网络连接度、网络总体形态结构和三大城市群网络格局比较三方面分析解读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发现了中国城市网络节点城市连接度层次分布情况,城际网络联系强度分等,以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巨型城市群内外部网络格局差异等结构现象,对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特征研究做出了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80.
经济社会学对于经济活动所根植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揭示,引发了网络思想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经济社会学与文化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视角,探讨如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将文化经济活动的地域关系网络可视化,提出"社会地理网络"的概念。论文以深圳传媒产业"大事记"作为数据来源,详细叙述了如何将影响深圳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的社会地理关系网络可视化的方法,揭示了传媒产业"社会地理网络"的存在;初步说明了社会地理网络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