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4篇
  65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本文选取了我国几个代表性的案例,逐步展开分析,提出若干个相应的假设,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兰州、西安两地开展了抽样调查。本文应用国际通用的科学方法和规范模式对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探讨,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82.
邱翊 《攀登》2007,26(2):179-180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道德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尚的师德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3.
刘宗洪 《攀登》2006,25(2):24-27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终极理想。我们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人和发展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执政活动的全部目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4.
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青山 《攀登》2008,27(4):1-5
互联网是人类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逐步兴起并发展,且影响深远。网络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加大立法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巩固扩大阵地、搞好产品服务、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引导水平、加强行政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强化技术保障、建设人才队伍等十一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5.
李蓬 《攀登》2008,27(4):40-44
政治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鲜明的政治现代化导向.为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理论追求与实践探索。与时俱进,实现党的政治现代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执政党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6.
杨克明 《攀登》2008,27(4):53-55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新时期我们党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分析农村基层组织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探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措施,对于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李桂荣 《攀登》2008,27(4):213-21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促使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本文从分析西部图书馆用户需求的新特点和图书馆服务现状入手,探讨新信息环境下西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改进模式与文献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8.
梁代生 《攀登》2008,27(6):9-12
改革开放三十来,青海民族地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和总结民族地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青海以改革创新精神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都城布局规划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以这一理论为标尺,可将中原地区古代都城布局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考察可知,<考工记>营国制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只是儒家描绘的一幅"理想王都"的美妙蓝图,只有在统一的封建社会盛世,才有可能将这幅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0.
梳理土星源流可以发现,在佛教图像志中的土星神格形象受到印度神话中焰摩天形象的影响。随着密教经典的传播和佛教中国化的不断深入,土星形象不断发展演变。在炽盛光佛变相图中,土星形象由早期佛前"牵牛者"、中期佛前"燃香者"到晚期的"迎佛者",由"形似婆罗门"演变为着汉式服饰的老者形象,由执板册到手持香炉形象的演变。梳理出其在各时期的形象特征、演变情况,探究土星形象演变的社会历史因素及其在此过程中功能的转变可知,土星形象的变化与时代背景、美学思想、儒释道合流、民间审美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