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科学发展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党建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攀登》2009,28(3):19-22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党建工作是现阶段党的建设的新领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党建工作,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党建工作的转型,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及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槐庄墓地位于河南伊川县彭婆乡槐庄。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其中两座墓葬进行发掘,其时代分别相当于晋代中晚期和唐前期,出土一批晋、唐时期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93.
罗佳丽  张敏 《人文地理》2017,32(6):56-64
家的缺失以及消费时代青年文化发展促使以“家”为营销主题的青年类家消费空间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家的批判地理学,以YOU+国际青年社区为例,从家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家的归属感与身份认同两方面探讨了青年类家消费空间进行“家”的再造过程。研究表明,青年类家消费空间通过物质空间与想象、青春化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社会网络的拓展与重构,将住房建构为充满社会与情感意义的地方,以“类家庭”的形式弥补了都市青年家庭生活和眷属关系的缺失,促进其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形成与表达。结合本土社会文化语境,本文从青年视角对家的批判地理学进行补充,亦弥补了地理学对家与青年文化空间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94.
唐文跃 《人文地理》2011,26(3):51-55
人对特定地方的情感依恋是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现象。本文以皖南的西递、宏村、南屏三个古村落为案例对居民的地方依恋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古村落居民与其所居住的村落之间存在一定的情感依恋关系,地方依恋是古村落中客观存在的一种人地关系现象;②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居民对古村落的地方依恋主要来源于对古村落的情感性依恋,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性依恋要大于功能性依恋;③时间是居民地方依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居民地方依恋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其中,地方依赖主要受居民从古村落旅游发展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大小的影响,而地方认同主要受居民在古村落中生活居住时间的影响。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研究对古村落的保护与管理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Spacing Palestine through the ho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xplores connections that can be made between houses, homes and violence in Palestine, and representational consequences of making such connections. Drawing on ethnographic field research in Birzeit, I put recent work on critical geographies of home into conversation with geographies and geopolitics of Palestine. I criticise the tendency to represent Palestinian geographies almost entirely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Israeli Occupation. While such studies have a great deal of value both academically and politically, this paper augments such work by developing a different focus and a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al approach. I use detailed ethnographic vignettes and interviews to engage with the domestic practices that make particular Birzeiti homes. These intimate domestic encounters underpin my argument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more work that apprehends Palestinian geographies as complexities that bear a relation to, but are not fully determined by, the Israeli Occupation.  相似文献   
96.
People's visceral experiences of food – the tastes, textures and aromas – can tell us a great deal about their emotional and affective relations with place. Questions of bodies and embodiment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focus for geographers and migration scholars. In this article we extend some of this work by examining how the visceral can shape (and be shaped by) a range of socio-political relations. We concentrate on food and eating as a central political issue and illustrate how a visceral approach can push understandings of migrants' experiences. We focus on a group of 11 migrant women from South Africa, Singapore, Korea, Iraq, Thailand, Hong Kong, Somalia, Japan, Indonesia, Mexico and India in their 'new home' in Hamilton, New Zealand. Each of the women prepared and cooked for us a dish that was significant to them in some way. These migrant women are comfortable in their domestic spaces and largely experience cooking not as a burden but as an important way of staying viscerally connected with their 'old home'. Creating a domestic space where the body feels 'at home' can help resituate and reconstitute the diasporic subject. This kind of visceral approach is useful for inform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olicy.  相似文献   
97.
丁秀萍 《攀登》2008,27(5):96-99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并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西宁市政府应积极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科学高效的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规范机制。  相似文献   
98.
解彩霞 《攀登》2008,27(5):79-82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给农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带来了一系列显性的和隐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农民群体和整个社会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9.
王邦虎 《安徽史学》2008,(1):116-118
基于对中国生态文化的代表--徽州古村落的生态文化内涵的分析:自然的人格化(有生命性质的"人")、人居空间的自然化(自然性的"真"与人文性的"美")、"人自"关系的伦理化(合目的性的"善"),文章陈述了徽州古村落生态文化的特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0.
李流芳为明未著名的文人画家,他不仅在绘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且诗文、书法、印章均擅,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李流芳早年热心干科举,曾六次进京会试,但均铩羽而归。他晚年醉心于山水,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友人浪迹江湖,创作了不少山水画佳作。由于李本人无画学专著,且诗文书画又散佚较多,故本文试图通过著录文献及其诗友的文集大致梳理出其生平及交游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