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焦廷琥为清代通儒焦循之子,幼承家学,研治经史。本文主要考察其生平著述、交游及其家学渊源。扬州学派是清中后期作为继吴、皖而兴起重要学术流派,其特征之一是大族盛门承担着学术文化的传承,家族成员积极参与,力图维护其学术传统,故其学通常能延续到两代以外,由此形成了博通经史、世代傅承的地域学术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2.
华中抗日根据地十分注重对退伍、伤残军人和抗属的优抚工作:制定优抚法律、政策,设立社会保障机构,开展优抚政策的宣传教育,组织拜年和节日慰问活动,帮助抗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减轻各种税费,抚恤烈士,安置伤残、退伍军人。优抚经费既包括政府拨款,也包括民间筹集。华中抗日根据地优抚工作的特点是:物质与精神保障相结合;适度保障,维持基本生活;对国民党军队一视同仁;把保障与鼓励自力更生相结合。优抚工作对于动员民众参军参战,密切党政军民关系,配合统一战线的开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陈郡谢氏是后进世族,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旧族所轻。到了东晋中期,随着谢氏子弟先后列为方镇,谢氏的政治势力开始强大,以至逐渐掌控了东晋王朝的政治、军事大权,从而在东晋中后期发展成为一流世族。南朝以后,由于门阀政治衰微,陈郡谢氏逐渐失去了手中的实权,又因历经数次变故,族人多有丧亡,以致人脉不继,陈郡谢氏便在南朝后期彻底败落。  相似文献   
64.
侨郡改置与前燕政权中的胡汉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侨州郡县的研究一直是历史地理研究中的难点,对于前燕设置侨郡的研究尤为不足。通过比对《通鉴》和《晋书》的记载,可知慕容廆设置侨郡的时间在建兴二年,早于东晋。慕容政权采取任用非本州人担任侨郡太守的政策,以此来削弱流民的力量,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一政策激化了汉人大族与慕容政权的关系,并导致了大族的叛乱。慕容皝将侨郡改置为侨县,进一步削弱大族的势力。侨郡的改置反映了慕容政权内部胡汉关系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65.
辽朝史学,除了国史系统之外,还有家族史系统。主要包括家族谱牒和个人墓志。辽朝家族谱牒虽然今已不存,但是辽朝存在撰写家族谱牒的习俗;辽朝墓志有大量遗存,从墓志分析可知,辽朝墓志的撰写者、资料来源以及辽朝墓志的特点;辽朝家族史是国史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6.
徘徊中前进时期在党史、国史上都是容易被人忽略的时期。实际上,通过大量的史实可以发现新中国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跨向伟大转折的开端离不开这段时期各方面的准备,理论准备就是其中的必要准备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实现工作重心、对内和对外方针政策的伟大转折,与党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准备密不可分,对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7.
作为日本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家家训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裁体。商家家训的内容和形式虽各有迥异,但核心功能重在家业、训诫对象超越家族、实用主义色彩浓厚和教育形式灵活多样等却是其共有的基本特征。就其历史功用而言,商家家训在家族稳定发展、规范商业经营、促进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家训中主张墨守祖业等思想,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68.
This article utilises the south Wales coalfield in the interwar period as a case study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wo sociological theories – family systems theory and the social ecology of the family – to impairment in the past. It demonstrates that a theoretically-informed approach can help to situate impairment in its particular contexts, most especially the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 and give a better sense of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disability. It also demonstrat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experience of disability as the family 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s of each impaired individual varied and led to different forms of care-giving or the utilisation of different sources of support. The article also sheds further light on the ubiquity of disability as many families included a number of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impairments and this too had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69.
Research o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commonly focuses on the present experiences of childhood. Yet Philo, C. [2003. “‘To Go Back up the Side Hill’: Memories, Imaginations and Reveries of Childhood.” Children's Geographies 1 (1): 7–24] has argued that we might also access the ‘worlds’ of children and childhood through the memories or recollections of adults, given that we have all been children once. In respon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arratives of adults reflecting on their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in particular, on the formation of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difference. The paper offers a means of understanding how adults reflect on their childhood encounters with difference, how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difference are developed over time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se childhood narratives are carried into adult lives. This is not to suggest that early experiences are deterministic. Rather, individuals can reflect on their own lives and encounters and choose to change or react to wider social relations in new ways such that they produce and embody new dispositions.  相似文献   
70.
孙林  田明 《人文地理》2020,35(5):18-24,140
当前我国的人口流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流动人口的迁移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家庭化趋势,在此背景下迁移选择是否和流动人口家庭的生命周期阶段息息相关呢?未来的市民化政策需要因此而迭代升级为家庭视角吗?文章使用中国25所城市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城市流动特征四个维度探究影响核心家庭迁移模式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程度,结果显示:家庭的生命周期阶段是流动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核心家庭在新婚期和学龄前期举家流动的概率最大,当孩子步入适龄教育阶段,流动人口的家庭界面面临分散的可能性增加,导致留守子女和留守妇女的社会现象持续,当子女毕业或就业时家庭成员团聚的概率再次增加。未来市民化政策中应当围绕流动人口的家庭出台更全面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