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6篇
  免费   91篇
  62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雍正年间黄河河政管理制度的变化,推动了清代黄河图绘制内容和机制的变化;而康熙年间张鹏翮所绘河渠水利图集的内容和形式,也影响了乾隆年间江南黄运河图集的编绘。海内外分别收藏有以江南黄河、运河、洪泽湖、淮河工程为主题的河渠水利图集一"南河图说",经考证均为乾隆十五年(1750年)江南河臣高斌、张师载等人在乾隆帝首次南巡的背景下绘制呈送的定本、副本或后人摹绘本。《南河图说》既是河督高斌反映河情、陈述治河政见、彰显治河政绩的工具,也是乾隆帝确定南巡路线、了解河务、进行河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南河图说》的绘制、呈奏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乾隆首次南巡的模式,对研究乾隆南巡和乾隆朝河政运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52.
对唐代贾耽的地理(地图)著述的名目进行辨析,分析了"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九州图》、《海内华夷图》之间的关系,以及别录与通录的区别。指出《九州图》、《海内华夷图》是贾耽国图撰修总体事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总称。并从地图学传统、方志学传统入手,探讨了贾耽地理(地图)著述的性质,对其中的地图学成绩进行了重新评价,进而从"近意就实,依稀像真"分析了贾耽地图学的滞后性,指出"古墨今朱"应只是文字注记的区别,并非通过图形绘制表达古今地理要素的差异,由此审视了中国古代地图史上图形绘制与文字注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3.
《北齐地理志》据《梁书·徐文盛传》、《梁书·杜崱传》以证南梁始建秦州于今南京市六合区时在武帝太清年间。实际上,《梁书·徐文盛传》所载"秦州"不治今南京市六合区,《梁书·杜崱传》所载郭元建攻秦州刺史严超远岁非太清二年(548年),二者皆不可为据。经考证,本文认为南梁始建秦州于今南京市六合区宜在大宝三年(552年)三至五月间。  相似文献   
954.
乌氏考     
乌氏县作为今陇东地区最早设立的县之一,在河陇交通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考据与乌氏相关史料,对汉唐间乌氏县之沿革、迁置、地望等进行了仔细考证,认为乌氏县为秦县,其地望在汉唐间曾发生数度迁置,唐人已经在其地望问题上产生了误解。  相似文献   
955.
清康熙年间,阿拉善蒙古归附清廷后,与河西府(县)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划界纷争。该文利用档案、地方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清代河西走廊北部汉蒙交接地区的凉州、甘州二府与阿拉善蒙古边界纷争事件的过程、起因进行了详细考察,分析了在此事件处理过程中,国家与地方社会复杂而多元的互动关系。清代以来河西走廊北部边界的变迁,不仅折射出传统社会政治大环境的改变,而且也是区域农牧经济互动消长的反映。  相似文献   
956.
常利辉 《华夏考古》2012,(1):115-119
本文新缀了小屯南地的两组甲骨,并做了释读。另对蔡哲茂先生所缀《屯南》27+321提出了质疑,并分析了一些可能会产生误缀的情形。由此指出,字形的一致性是缀合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95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防用铜量急剧增加,但国土大部沦陷,云南成为抗战军需用铜唯一的供给地。国民政府经济部所属资源委员会与云南省政府共同组建"滇北矿务局","彻底管理"云南铜业,有效整合云南铜矿资源,把云南铜业完全纳入国家军事战略资源的范畴。国民政府在云南采取积极措施,使云南军需铜材产量大幅提升,保证了抗战的铜材需求,有力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云南铜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也在抗战期间得到极大提升,加快了云南矿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58.
安南后黎朝崇尚和仿行中国文物制度,与中国封建王朝保持较密切的宗藩关系。黎朝向中国明清派出了大批使臣,这些使臣一般以汉学修养深厚、科举中格的士人充任,他们承担并完成出使中国的各种使命,为中越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使成为黎朝士人向上流动的有效渠道,北使使臣在黎朝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59.
St Bavo's abbey of Ghent reclaimed considerable land during the thirteenth and fourteenth centuries on its estate at Weert, along the Scheldt in northeastern Flanders. Other lords, notably Jacques van Artevelde, also had interests in the polder, but their presence caused such hostility that two peasants with Weert connections were involved in the assassination of Artevelde's son in 1370. Poor soil and natural disasters forced St Bavo's to abandon the project in the late fourteenth century, after a final vigorous effort in the 1350s. The work of the monks and of the counts of Flanders had nonetheless separated Weert topographically from Flanders and diverted the Scheldt westward into its present course by the early fourteenth century. Despite a subsistence economy and a high incidence of poverty, conditions which might be expected to foster rapid turnover among the settlers, peasant society at Weert demonstrated remarkable stability.  相似文献   
960.
王志高 《考古》2012,(5):74-84,109
洪保墓出土的寿藏铭是对其生平事迹及郑和下西洋史料的重要补充。据寿藏铭及相关文献记载,从永乐元年到宣德八年的30年内,洪保曾经一次奉使西域、七次奉使西洋,与郑和、王景弘同列为宣德六年下西洋之正使太监。此外,据记载下西洋船队中确有五千料宝船,至正统六年洪保依然活跃在政坛。洪保墓地所在坟寺即宁海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