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襄樊市长虹南路墓地发掘的13座墓葬,其中东汉墓2座、隋墓2座、唐墓9座。均为砖室墓,随葬器物有陶、硬陶、瓷、铜、铁、铅锡、金、银器等。它们的发掘丰富了本地区汉唐时期墓葬资料,尤其是M16画像石门的结构填补了东汉墓葬发掘的空白。 相似文献
22.
2003年2~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重庆市文化局委托,对万州铺垭遗址进行钻探、发掘.该遗址始于东周,历东汉、唐宋,一直延续到明清,其主要文化遗存为东周文化,发现有房址、陶器等.东汉和唐代的遗存次之,发现有灰坑、墓葬,以及陶、瓷器. 相似文献
23.
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2008,(2)
2003~2004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新乡市火电厂251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墓葬,出土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大型铁制生活用品、铜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将墓地分为五期,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为研究中原战国至汉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4.
2001年7月至2002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位于市区南部李家窑村西的李家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这里介绍的两座墓M24和M26,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属于西周晚期小型贵族墓葬,共出土各类器物61件,包括铜、陶、石、骨、蚌等种类,为研究豫西地区西周时期中小型墓葬的形制和葬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5.
26.
湖北老河口杨营春秋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营春秋遗址位于湖北省老河口市南郊杨寨村一组,1994年10~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老河口市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春秋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主要遗迹有灰坑、水井等,遗物有陶、铜、铁、石器等,其中所出土的春秋晚期铁器,数量较多,品种较齐全,为研究我国特别是楚国铁器的出现和使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27.
曲江县白土下乡宋窑经过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宋时期风格的陶瓷器物和窑具,丰富了对当时粤北地区陶瓷制作业的认识,为研究当地宋窑的形制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是窑内出土的各式精美的浮雕莲瓣炉极具特色,为研究北宋时期粤北佛教的兴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辅证。 相似文献
28.
玉皇庙遗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现为丹江口水库中一小岛。1995年,文物工作者对南水北调工程文物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在遗址采集新石器时代和周代遗物。新石器时代遗物与青龙泉和大寺遗址、朱家台遗址和乱石滩遗址等出土的同期遗物相近。周代遗物与官山河两岸早年发现的同期遗物相似。 相似文献
29.
Many versions of the history of Americanist archaeology suggest there was a stratigraphic revolution during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 implication being that prior to about 1915 most archaeologists did not excavate stratigraphically. However, articles and reports published during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fir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dicate clearly that many Americanists in fact did excavate stratigraphically. What they did not do was attempt to measure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hence culture change. The re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ist archaeology comprised an analytical shift from studying synchronic variation to tracking changes in frequencies of artifact types or styles—a shift pioneered by A. V. Kidder, A. L. Kroeber, Nels C. Nelson, and Leslie Spier. The temporal implications of the analytical techniques they developed—frequency seriation and percentage stratigraphy—were initially confirmed by stratigraphic excavation. Within a few decades, however, most archaeologists had begun using stratigraphic excavation as a creational strategy—that is, as a strategy aimed at recovering superposed sets of artifacts that were viewed as representing occupations and distinct cultures. The myth that there was a stratigraphic revolution was initiated in the writings of the innovators of frequency seriation and percentage stratigraphy. 相似文献
30.
实验室微型发掘方法在北周武帝孝陵 发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北周武帝孝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由于墓葬多次被盗,又多次进水,导致墓内的文物发生严重扰乱和腐蚀,尤其是墓内发现的大量易碎、细小及糟朽的有机质文物,使现场清理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地层中的所有考古信息,首次大规模、针对性地对孝陵五号天井东、西龛,四号天井东龛,甬道及墓室的文物采取了整体分割打包,运回实验室进行微型发掘的方法。通过对现场提取的74个石膏包的微型发掘和清理,获得了在现场无法发现的重要文物和遗迹,共清出文物2330件。尤其是直径不足1mm的无色琉璃珠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更是将微型发掘的优势凸显到了极点。它不仅弥补了现场发掘的不足,更是利用先进仪器,将考古发掘、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完美地进行了融合。实践证明实验室微型发掘方法是考古现场发掘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