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1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6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Richard G. Klein 《Journal of World Prehistory》1995,9(2):167-198
The fossil record suggests that modern human morphology evolved in Africa between 150,000 and 50,000 years ago, when the sole inhabitants of Eurasia were the Neanderthals and other equally nonmodern people. However, the earliest modern or near-modern Africans were behaviorally (archaeolog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ir nonmodern, Eurasian contemporaries, and it was only around 50,000-40,000 years ago that a major behavioral difference developed. Archaeological indications of this difference include the oldest indisputable ornaments (or art broadly understood); the oldest evidence for routine use of bone, ivory, and shell to produce formal (standardized) artifacts; greatly accelerated variation in stone artifact assemblages through time and space; and hunting-gathering innovations that promoted significantly larger populations. As a complex, the novel traits imply fully modern cognitive and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or more succinctly, the fully modern capacity for Cultur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is capacity is obvious, and preliminary dates suggest that it appeared in Africa about 50,000 years ago and then successively in western Asia, eastern Europe, and western Europe, in keeping with an African origin. Arguabl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ehavior depended on a neural change broadly like those that accompanied yet earlier archaeologically detectable behavioral advances. This explanation is problematic, however, because the putative change was in brain organization, not size, and fossil skulls provide little or no secure evidence for brain structure. Other potential objections to a neural advance in Africa 50,000-40,000 years ago or to the wider Out-of-Africa hypothesis, includ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1) that some Neanderthals were actually capable of fully modern behavior and (2) that some Africans were behaviorally modern more than 90,000 years ago.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上海产业布局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着眼于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新思路,上海的产业布局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逐步形成了中心城以三产为主、郊区以二产为主的大都市产业布局架构。在各类工业区建设的基础上,上海又突出发展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大产业基地。由此,上海产业布局呈现出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第二产业立足于城市功能重塑、提高工业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政策聚焦",确立了空间发展的内环整合战略和"东西南北"发展战略,依托都市工业园区和城郊工业区,大大提高了产业聚集度。 相似文献
13.
近60年来,中国国际军备控制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坚持立场、独树一帜,长期处于国际军备控制体制之外;改革开放后选择参与、逐步深入;冷战结束后主动融入、广泛参与。近年来军备控制政策的变化及趋向,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建设和谐世界的决心和诚意。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形成要素及演变机制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区域旅游基本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要素选择方法和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中部六省为例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形成要素和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核心-边缘开发模式、协作网络开发模式和竞合模式等是可以在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演变中借鉴和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Andrew Ugan Gustavo Neme Adolfo Gil Joan Coltrain Robert Tykot Paula Novellino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12
Questions of mobility, settlement pattern, and their relation to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resource use are central to ongoing work in central-western Argentina. Here we analyze geographic patter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178 human bone carbonate δ18O samples, 46 human tooth enamel carbonate δ18O samples, and 48 water δ18O samples from throughout the Andean Cordillera and Monte Desert and evaluate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ehistoric mobility and economy. We confirm and refine previous generalizations regarding a highland/lowland dichotomy in water δ18O values and show that the range of human carbonate δ18O values generally reflect available water sources. While there is little within-lifetime change in patterns of water use, we show that most individuals have stable isotope signatures consistent with water use from multiple areas or areas other than where they were ultimately interred. These data indicate high levels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their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prehistory.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第三次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1982年和2000年的上海社会空间结构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与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82年上海社会空间结构模式相对简单,市区和郊区各自具有较强的同质性;2000年社会空间结构则趋于复杂,异质性特征明显增强,各类社会区间的圈层分布成为主导模式,并呈现指状空间扩散特征。在此基础上,论文从能动者和结构两个层面揭示了上海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乡镇单元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应年份的城乡建设用地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尝试分析城镇-农村尺度江苏省流动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揭示驱动人口流动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规模分布特征是具有较长大值右尾部的正偏分布,总体的集聚趋势增强,城镇和乡村集聚流动人口差距变大;②空间呈现高值集聚特征,热点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城镇,沿江地区流动人口高密度区域逐渐连绵化;③增长变化呈现长江以北地区城镇的流入人口增加、农村的输出人口减少,以及长江以南地区城镇的流入人口快速增加、农村的流入人口普遍增加的特征;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乡镇企业繁荣、交通可达和政策导向是影响江苏省流动人口集聚的四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城市景观演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沈阳市5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城市景观及其演化情况,并分析了沈阳市城市景观发展演化的驱动因素。认为城市景观的演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化过程,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的因素主要有经济体制和决策因素、工业发展、人口增加及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等。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作为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省会城市,城市地域的形成具有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本文从长春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地域的发展特征出发,在分析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现代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所处的特定历史地位的角度上,求证长春市城市地域发展演变的规律性问题,以期为今后长春市地域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战略性判断,并最终为以长春为核心的吉林省城镇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城址开展了系统的植物考古工作,为了解辽金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的生业和消费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城址金元时期遗存中,发现了极其丰富的植物遗存,包括十一种农作物,五十余种非农作物遗存。尤其是在城址中“一号街”为代表的古代生活区,植物遗存的发现尤为突出。这些农作物组合结构显示出以粟、黍为主的多品种旱作农业种植体系;非农作物遗存中则包含了大量可能的家畜饲草种子,为畜牧发展的程度和规模提供了重要线索;西瓜、亚麻等外来作物出现在了上京城的一般性民居,而大麻、葡萄属种子的特殊保存背景也为了解其利用方式提供了证据。通过与周边辽金时期已发表植物考古研究的比较,可以发现遗址等级、族群等因素对本地生业模式、农业种植结构选择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