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云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提出了丰富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是其以综合平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和以"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为基本内容的经济体制构想的充实和发展,不但对当时克服严重经济困难的决策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2.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苏联、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艺始终是革命的“齿轮和螺丝钉”。新中国的美术家在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中,艰苦地、小心翼翼地寻求政治与艺术的结合部,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领域中,创作出一批批属于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力作。毛泽东晚年的极“左”路线,最后也将“三突出”、“高大全”、“红光亮”的美术推向顶峰与终结;同时,也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美术,提供了复兴与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93.
为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制定了“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若干亚非国家的事务和对外关系创造条件”的总方针.围绕这个总方针,周恩来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排除各种干扰和破坏,使会议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不同文明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走上国际舞台的机会,而周恩来的和平外交思想也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4.
《每周评论》时期高一涵政治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每周评论>对推动五四时期舆论界的进步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领导人物的高一涵,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其政治思想表现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追求理想的民主政治,导引着进步舆论的前进.研究<每周评论>时期高一涵的政治思想,对于深化五四时期思想的研究,恢复高一涵的历史地位,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5.
汪菁华 《安徽史学》2005,1(6):93-96
国家主权意识构成了陈独秀前期国家思想的理论起点.由此,陈独秀阐明了有关现代国家理论,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及其黑暗现实进行批判,并积极探索了在中国实现宪政制度的具体途径,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6.
本文立足于洋务运动史、近代外交思想史既有研究,利用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档案,考察中法越南交涉这一洋务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外交个案,探讨洋务时期整体外交思想,认为义利结合的整体外交思想为洋务时期清朝政府的基本外交指导思想,从而反思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史研究中若干误区.  相似文献   
97.
“东亚共同体”构想是一度作为东亚经济牵引车的日本酝酿已久的重大经济外交方针,但这一构想却因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而在实践中举步维艰。日本亚洲认同意识的摇摆不定、东亚地区政治安全机制的匮乏、对美优先的经济政策方针和东亚区域经济结构性障等都成为束缚日本推动“东亚共同体”构想的重要羁绊,束缚着日本“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98.
This paper re-considers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geography in the interwar period in Brita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discipline ar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mercial geographies of this time, and the intensive round of industrial and social surveys undertaken at a regional level in Britain in the period. Taken together, these economic geographies constructed a range of representational and material spaces and helped construct industrial regions characterized by particular types of places, peoples and performances. These surveys,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economic geographies that they facilitated, became a key intellectual arena where conflicting ideas about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of the industrial region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were acted out. Following the intention of recent work into the histories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 the essay will seek out the lateral associations of economic geography,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politically situated nature of the economic geographies produced by academics, region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Labour Party.  相似文献   
99.
建国初期的社会变迁与党对思想文化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1956年中国经历了急速的社会经济政治变迁。为了解决由此变迁带来的种种思想文化问题,保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对思想文化进行了有力的整合。通过这种整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丰富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00.
抗战胜利前后中间党派对民主的诠释:以经济民主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毕凡 《安徽史学》2003,5(6):45-50
加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及自由知识分子为反对国民党垄断国家资源的一党专政体制,提出了融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教育民主、国际民主于一炉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这种民主观试图扩大民主的范围,其目标是社会方方面面皆民主化,以保障人权和实现社会正义,体现了超时代的理想主义色彩。中间党派对社会民主主义的颂扬,具有反抗国民党专制统治的进步意义,是近代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