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2篇
  免费   11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据不完全统计,明清西北筑城碑记大约存有269篇,其中原碑尚存于世者32方,是研究明清西北城池史宝贵的一手资料。甘、宁、青三省现存明代碑记最有特色,有大量卫所营堡的筑城碑保留。州县碑记大多有若干时段连续的拓城记,连缀起来就是城池形态扩展的整体叙事。明清西北筑城碑记所反映的城镇类型也多种多样,州县城镇最多,卫所营堡占有一定比例,其他如驿城、巡检司城、厅城、寨城、关城都有一部分存留,非常难得。这些碑记作为第一手资料,详述了筑城过程、工程耗时、销银数量、捐资人户,对于考证原委、制度复原、社会阶层以及城镇职能与形态扩张都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2.
康熙《皇舆全览图》系清初官方主导实测的经纬度地图,对清代直至民国初期地图的绘制产生深远影响。对其数字化可为自然、人文要素变迁研究提供这一时间断面具有相对准确位置的地理数据,这对自然要素的变迁研究尤为重要。以图中广东地区为例,采用不同的地图配准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分析《乾隆十三排图》对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继承与发展,并与之前有关广西的数字化研究作比较。研究发现《乾隆十三排图》以康熙《皇舆全览图》为基础,使用相同的坐标系,但是两个地区坐标系的偏移程度不同,主要与地理配准方式有关;图面内容的承继也有差异,这与清初对两个地区开发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3.
唐代县的等第,以户口、官品、俸秩、迁转次序等不同的标准看,有四等、五等、六等、七等、八等、十等诸说。从历时性而言,县等是不断增多的,由前期的六等逐渐发展到后期的十等,只是天宝时曾一度事实上取消下县,稍显波折。而望、紧、次赤、次畿县的出现,均与户口多寡无直接关系,更多地体现出“资地美恶”的特征。其中“次赤县”的问题尤其复杂,因其牵涉“赤县”的广义和狭义问题,综合分析,次赤县制度在传世文献中出现,不晚于唐德宗初年,很可能最迟代宗初期已经产生。而代宗末年至德宗前期形成的俸秩,对唐后期乃至五代的县之等第,也有新的影响。五代皆以户口多少定县的等第,只是不同王朝有不同的标准,繁简不一。通观唐五代县之等第,总体上呈现出从官品本位到以俸秩为准的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154.
对明清江淮西部地区的旱涝史料进行梳理,对逐年州县旱涝灾害资料等级进行量化处理,并通过计算旱涝平均等级值和10年滑动平均值,重建1450—1911年该区域的干湿变化时间序列。结果发现,该区1450—1911年间共出现6个干湿阶段: 1450—1490年,以轻度干旱为主;1491—1545年,旱涝灾害频发,干湿波动较为明显;1546—1625年,旱涝灾害少发,干湿比较平稳;1626—1710年,以中度干旱为主,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显著增加;1711—1860年,气候湿润;1861—1911年,干湿波动偏湿润。不同的干湿阶段对江淮西部的湖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干旱时期,湖盆积水减少,湖周萎缩;湿润时期,降雨增加,湖泊的蓄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5.
试论夏商城市水利设施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考古所见夏商城址内的水利遗存进行了分析,对夏商城市水利设施的种类、功能、渊源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6.
马家浜文化区的环境研究,以往都以1000年左右为尺度,即把马家浜文化作为一个基本时间单元来分析,所得结论是粗线条或大趋势性的。在马家浜文化研究近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有条件提取更多信息,变趋势性考察为过程性研究,进而描绘这一时期更加细微的演化曲线,构建人地关系景观。  相似文献   
157.
鸠·鸠杖·鸠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鸠杖、鸠车在汉代甚为流行。对于这一文化现象,作者在对鸠的原始造型及其文化含义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鸠杖、鸠车在汉代受到青眯的原因,指出鸠杖、鸠车流行于汉代是当时尊老爱幼之风甚盛的物质体现。  相似文献   
158.
襄樊邓城区域是楚文化遗存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1971年以来先后发掘了四处楚文化遗址和八处楚文化墓地,并出土了大量的楚文化遗物,其时代可分为春秋早、中、晚期和战国早、中、晚期。本文对该区楚墓地的分布、特点、性质、墓主人身份和与邓城遗址及周围遗址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9.
This paper is the outcome of a lecture held at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t provides a summary in English of the archaeozoological research work whi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entral Europe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aterial from medieval times. It is shown that a thorough zoological analysis of bones from excavations provides much information for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Not only was the ratio of wild and domestic animals or of the different species of interest, but also the age and sex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by taking the function of the site into consideration. Some observations on animal teeth gave indications of distinctive handicrafts. Cut marks on cervical vertebrae of horse skeletons found as grave goods from early medieval times were considered in connection with beliefs and juridical conceptions of that time.  相似文献   
160.
江苏淮安财富广场南北朝家族墓是一处典型的家族墓地,墓葬排列有序,随葬器物较为丰富精美,时代特征明显,文化因素较为复杂,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丧葬礼俗及淮安地方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