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3篇
  118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刘攀峰 《中原文物》2012,(2):54-56,103
同义词连用现象是古汉语复音词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动词又是词汇中较大的一宗,本文就两周时期金文中的动词同义词连用现象做了一些考察,这些对我们正确理解两周时期的铭文内容都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王志高 《考古》2012,(5):74-84,109
洪保墓出土的寿藏铭是对其生平事迹及郑和下西洋史料的重要补充。据寿藏铭及相关文献记载,从永乐元年到宣德八年的30年内,洪保曾经一次奉使西域、七次奉使西洋,与郑和、王景弘同列为宣德六年下西洋之正使太监。此外,据记载下西洋船队中确有五千料宝船,至正统六年洪保依然活跃在政坛。洪保墓地所在坟寺即宁海寺。  相似文献   
13.
潘口水电站与陕南和川东接壤,是古庸国所在地.遗址地处河流边缘地带,长年受河水的冲刷,破坏殆尽,出土遗物甚少,文化内涵主要包含新石器晚期和东周时期遗存.东周时期文化面貌较为复杂,既有楚文化特征又具巴蜀文化风格,同时还包含陕南文化因素,这种多元文化因素,是与周边文化相互影响、碰撞形成的一种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的多元文化.因此,我们认为潘口水电站淹没区的小府坪、红花湾、王家套等遗址是东周时期楚灭庸后的一处村落遗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西周金文赏赐物甲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铭辞文意和诸赏赐物排列规律,推测传统释为盾的一些形体应为甲;并对甲、盾二字在西周金文中的演变做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5.
鄩氏诸器铭文及其相关历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金文所见之鄩氏,应该是文献失载的子姓之国或子姓之族,乃殷商王族之支庶,或为殷末征人方的直接产物,其地望大致在今山东济南附近。周人入主中原后,鄩氏臣服于有周,甚至直接成了齐国的附庸。两周之际,该族曾经与曹姓之邾、任姓之吕或曹姓之莒等小国联姻。春秋晚期,则为强齐所吞并。而传统的莒国改姓之说,尚有疑点,曹姓之说或更为可靠。至于鄩仲匜铭中的(?),实为吕子二字的合文,其中的(?)符,是借笔合文的指示符。  相似文献   
16.
    
The Itinerary of Benjamin of Tudela, written in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a unique source for both Jewish and Mediterranean histo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ift the focus to the text and its history, and examine the process of its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in early modern Europe. I focus on the first Latin translation (Antwerp, 1575), prepared by the Spanish biblical scholar Benito Arias Montano. In his dedication and preface, Montano presents Benjamin as an eminent member of the illustrious Spanish tradition of explorers and geographers. Moreover, he sees in the Itinerary a document that may be signific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Scripture. Montano's conceptualization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ies of translation as a cultural process – the attempts to bridge linguistic, religious, and chronological barriers that separated Benjamin from his early modern readers.  相似文献   
17.
由于桧国微小,《诗经·桧风》在春秋时代就不受人重视,后人对《桧风》四首诗的主题解释也往往含糊其辞、牵强附会。本文运用组诗研究的方法,把这四首诗联系在一起分析,认为《桧风》创作于东周初年郑武公灭桧之后,它是一组桧遗民抒发亡国之痛的诗篇。  相似文献   
18.
岭南僻处南疆,地理复杂。隋末大乱之时,地方势力纷纷割据,唐初和平统一岭南后,采取羁縻政策,以原有势力为基础设管州的"都府"。而在都府之上,朝廷以广州、桂州、交州为中心置"统府",以点控面,有效地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但是这种层层管理的"统府三分格局",到高宗乾封二年发生突变,随着邕府和容府的建立,原统府消失,遂形成并立的"五府格局"。可是,最迟8世纪初,唐朝设立岭南五府经略使,统一管理整个岭南的军事。在此前后,岭南选补使、岭南按察使、岭南采访使等陆续出现,在人事、监察、民政等领域,对岭南道全境实施管辖权。因此,"盛唐"的岭南道,表现出明显的"归一"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十六国北朝特别是十六国,频繁而大规模的内部人口流动,是由胡族统治者实施的,并以强制迁移性质为主,强制迁移的目的,是以之为兵、用之耕耘。这样的移民状况加上其他复杂因素,决定了长期、普遍、广泛设置于东晋南朝的侨州郡县,在十六国北朝境内,总体上说,是不长期、不普遍、不广泛的。十六国北朝特别是十六国的多数侨州郡县,既无土地也无人民。如十六国的侨置,多与"虚设"无异;至于北朝的侨置,则不外以下几种情形:因招抚或安置流民而置,为安置特殊性质的移民而设,备职方而立,务广虚名,以及承东晋南朝之侨置而不废者。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的考证与研究,既要具备与东晋南朝进行比照的观点,其研究难度也较之东晋南朝为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