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lthough the forager–farmer interaction model successfully explains the gradual transmission of farming technology to foraging groups, it fails to explain rapid, abrupt transition to agricultural economi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farmers and foragers often includes conflict and competition over land and that this conflict between different land-use strategies may lead to a rapid, discontinuous transition of subsistence economy. Comparing southern Scandinavian and central-western Korean cas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rapid transition to an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central-western Korea was a consequence of the appearance of territoriality of farmers in mobile, land-sharing context,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number of resource patches available to foragers.  相似文献   
102.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summarise the present state of knowledge concerning bitumen trade in the Near East from the Palaeolithic (70,000 BP) to the Early Islamic period. During the Palaeolithic and Early Neolithic period, bitumen utilisation wa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settlements close to oil seeps. From the Ubaid 3 period, bitumen from the Mosul area became more important and was traded as far as the southern Persian Gulf. The Uruk period is a turning point for Mesopotamian history as settlements evolved into city‐states. These cities had a great need for raw materials, and this marks the beginning of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of Hit bitumen. This bitumen was traded at settlements along the Euphrates, where a large trade network was established. Hit bitumen entered the Persian Gulf at the turn of the second millennium (Dilmun period). Bitumen from Iraq (Mosul and Hit) became predominantly used in most settlements along the southern coast of the Gulf. During this period Iranian bitumen was also exported and this supply tended to increase, especially during the Partho‐Sasanian period. Dead Sea bitumen had its own exchange network, which was concentrated across present‐day Israel and Egypt where it was extensively used for mummification.  相似文献   
103.
使节制度是近代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使节制度产生于总理衙门时期。清末新政十年间,清政府通过严格出使大臣的选用标准,统筹使馆随员的使用,实现使馆定员定岗,控制出使经费的使用,健全使馆武官制度,重申中国接受及派遣使领的合法权利,对中国近代使节制度进行了变革与完善。这一时期的变革围绕集权、高效展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使节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4.
2~7世纪的东亚世界,正处于国家整合和社会变革的非常时期。其时位于朝鲜半岛西海岸的国家——百济与中国大陆各朝代的交往最为密切和频繁,成为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诸国之间沟通联系的重要使者和促进东亚汉字和儒学文化圈形成的重要媒介。透过古代史籍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和考古的发现研究,以连接中国大陆东部和朝鲜半岛西部的海上交通为切入点,可以从航海史的角度揭示中国与百济之间来往和交流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5.
葛文琴 《攀登》2010,29(4):135-137
读者投诉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因此成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认为,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读者投诉现象,认真分析读者投诉的原因,从读者的投诉中发现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读者投诉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为作者代表中国考古学会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一、为什么要保护好文物;二、考古学在文物保护中的位置;三、考古学如何在文物保护中发挥作用;四、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7.
李大钊对“历史”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李大钊著的《史学要论》,标志着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已经走向成熟。在此书中,李大钊提出了历史的完整的定义。他的这个定义是有两个形成的过程的。他曾经思考过诸多国内外历史学者对于历史的定义,但在接受了唯物史观以后,他才真正明确了历史的概念。他对历史的定义,是他的史学思想中很有价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8.
相城战国至汉代时期大型排水设施位于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2009年3~6月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淮北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面积较大,相关遗迹极具规模,发现的大型排水设施与临淄齐国故城大型排水设施的建筑材料、构筑方法、设计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具有自身特点,在我国古代城市建筑遗迹中较为罕见,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战国至汉代相城的历史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9.
如今我们已经能够正确解释甲骨文中的大多数辞例。对于一些迄今理解尚有分歧的疑难辞例,应尽可能地通过同版或同文关系,甚至其他卜同事的关系,来思考这些疑难辞例的辞意。若卜辞辞意难以推知,可以暂从语法学等角度对卜辞中的某些疑难字作词性上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0.
<正>2007年以前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史(或朝鲜战争史)以及抗美援朝运动研究情况的综述已有几篇①。本文仅对2007年至2010年6月有关抗美援朝的研究成果简略综述。一、研究概况2007年以来出版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研究的专著约有三十多部,再版书十余部,发表的相关论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