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The Himalayas are among the world's youngest mountain ranges. In addition to the geologic processes of mountain building and erosion, they are also highly vulnerable to human influenced change, occurring at local, national,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cales. A photo-elicitation methodology is employed to show how residents perceive those changes from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s well as their current conditions and impacts on their daily lives. Nepal's Khumbu region has undergone maj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s since the 1960s when international trekking first began to influence the area's economy. The current perceptions of Khumbu residents of these changes are assessed through photo-elicitation interviews. Their responses are placed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1)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changes, most of which have been driven by national government policies; (2)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for which the tourism economy has been central; and (3)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flecting the impacts of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limate change. The mostly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Khumbu residents toward how their region has changed reflects general improvements in the physic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of the Khumbu over time, as well as its continuing geographic isolation, which has helped to slow the rate of globalization, while also keeping the region a dynamic and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  相似文献   
73.
74.
"十三五"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新阶段,但是文化遗产管理体系复杂、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因此,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应首先理顺国家文化公园与既有遗产保护体系之间的逻辑与关系,建立以重大文化遗产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以保护传承为首要目标,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突出国家代表...  相似文献   
75.
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程遂营 《人文地理》2006,21(2):41-44
作为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开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业绩;但如果从总体上衡量,开封的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提升的景点经济阶段."十一五"规划中的郑汴一体化战略将为开封旅游的繁荣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开封应该调整旅游发展战略,依托郑州庞大的客源市场和便利的交通优势,改革景区(点)机制、筹建文化大市场、净化旅游大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旅游城市定位,争取在规划期内实现开封旅游经济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6.
刘宗洪 《攀登》2006,25(2):24-27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终极理想。我们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人和发展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执政活动的全部目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7.
寻求心理体验是各种类型旅游活动具有的共同属性,能否满足体验需求是旅游经营特别是特色旅游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特色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高层次体验需求。本文以沙漠旅游为例,从旅游者切身感受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沙漠特色旅游体验的形成机理来认识旅游开发及服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在现实状况下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发展的途径:树立一切从“旅游体验”出发的理念,贯穿于开发规划、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之中,树立品牌,扩大远程市场,使沙漠旅游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8.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引进基础上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活动集中在“一五”时期和“大跃进”时期,虽然这两个时期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体制框架内进行的,但在引进技术的行业构成、规模、项目建设的实施和技术的消化乃至技术创新机制、成效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一五”时期采用了全面、系统、灵活多样的方式和重点攻关,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某些领域实现了技术再造,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迅速积累,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对引进技术的翻版、修改阶段。“大跃进”时期的技术创新机制被严重干扰,群众运动代替了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在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中引进基础上的创新活动格外活跃,通过技术革新运动学会了自行制造一些成套设备、生产工艺,但并没有从产业部门或行业整体上真正实现引进基础上的再次创新,其整体水平依然停留在对引进技术的“初级模仿”阶段。  相似文献   
79.
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将科学技术视为革命者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重要工具,他洞见先进技术在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中的作用,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视为国家的重要职能,在西方国家封锁禁运、苏联毁约的困境下,千方百计引进先进科技并努力促进自主研发,果断地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回顾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自主研发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实践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80.
A U.S.-based geographer and specialist on China advances his research on industrial district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by presenting a 2008 study of shoe manufacturing in Wenzhou (a major center in the world's largest footwear producing and exporting country). More specifically, the author examines how the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ioneered in Wenzhou (the Wenzhou model) has been transformed in an effort to meet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global economy. He argues that the scaling up of Wenzhou's footwear industry,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sales networks and factories across China and abroad, indicates that other adaptable city regions can overcome similar obstacles. The author challenges both the New Regionalism literature focused on local institutions and assets, as well as perspectives that overemphasize 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O100, O140, O180. 2 figures, 3 tables, 60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