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村中文盲半文盲普遍存在的现实难以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大规模的农村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山西省政府对农村扫盲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宣传动员、有效的组织管理以及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优秀人才。由于农村扫盲受到时代与环境的限制,亦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学习形式僵化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王振昌 《攀登》2006,25(3):48-49
本文论述了共和县“十一五”期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基本思路。文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就是要在“生产发展”上做文章、下功夫,在“生活宽裕”上出主意、想办法,在“乡风文明”上搞创新、出成果,在“村容整洁”上定规划、抓治理,在“管理民主”上建制度、提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 《攀登》2006,25(3):50-51
农村基层党的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使这个组织体现先进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必须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努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党员队伍,以保证农村党的队伍主体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黄军成  朱有良 《攀登》2006,25(4):103-106
本文从青海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出发,针对青海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青海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并提出了一些青海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卫美云 《攀登》2007,26(4):35-36
建设青海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而且还要大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本文针对当前青海农牧区的农牧民综合素质偏低问题,提出要切实把提高农牧民素质摆到重要位置,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冯海英 《攀登》2007,26(5):57-59
农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信息传播机制是面向农户开展信息服务、提高信息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农户为指向,从社会学视角在对贫困农村农户的信息获取途径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不同农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信息网络不同;农户感到获取信息困难;社区中信息的传播呈现梯度传播模式,信息网络呈塔形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顺义 《攀登》2007,26(1):24-28
本文分析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提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与高度重视,又需要农村集体与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习贤 《攀登》2006,25(3):31-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加大政府支持与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关系,建设文明村风与扬弃传统习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叶超  陈明星 《人文地理》2012,27(6):31-35
城乡关系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对它进行文化地理的研究。影响中国城乡关系长期历史演变的主要是水域特征和政策-文化。中国和西方城乡关系历史的最大差异在于:地中海孕育了希腊化时代外向型的城市文明,而内河流域为主的地理特征奠定了中国内向型的农耕文明;中国农业文明对城市文明的牵制使得文化对政策的选择依附特征突出,从而形成长期的城乡融合,这与西方单线式的经由城乡对立达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大相径庭。中国城乡关系变革的最终价值取向是实现城乡社会的平等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次普选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下乡的集中实践。针对乡村民众对普选的认知,政府在普选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相应的宣传和动员。普选动员在贯彻国家意志中培养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在新旧政权的对比中引发了民众的民主参与热情,在彰显人民民主的意图中加深了民众对民主意涵的理解,在男女平等的宣传中激活了妇女对民主权利的主张。普选的政治动员推动了民主下乡的进程,成为后来农村基层民主勃兴的历史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