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选择北京、广州的两个典型社区,分别作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居住郊区化"政府主导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的代表案例,基于两个社区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比较两个社区居民的工作日出行行为,以此探究居住郊区化模式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在国内已有时间地理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城市间直接比较研究的尝试。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居住郊区化模式为居民提供了较完善的活动机会与便捷的出行环境,但并没有避免职住空间错位;市场主导的居住郊区化模式无法提供完善的活动机会与良好的出行环境,居民日常活动高度依赖于内城。  相似文献   
82.
王娟  李丽  赵金金  张广海 《人文地理》2015,30(1):148-153
截至2013年5月,世界酒店业300强中在中国形成网络化经营的20家国际酒店集团已在我国221个城市有布局。不同于以泰勒为代表的基于跨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布局的城市连接度研究,本文以消费性服务企业中的国际酒店业在华布局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城市网络连接度测度发现:第一,我国酒店业城市网络已形成以上海、北京、杭州、西安为中心的层级体系,上海已具备成为国际酒店业首位城市和世界级旅居城市的条件;第二,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中,基于国际酒店集团服务价值判定的区内和区际城市连接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连接度总和与均值最高;第三,在酒店业的全球生产网络中,中国城市的酒店业布局具有品牌层次的低端锁定特征,中心性和总部经济效应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3.
徐红罡  唐香姐 《人文地理》2015,30(4):129-135
打工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人口流动现象,本文通过对大理古城32位打工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和观察,发现他们在"工旅结合"动机和有无薪资的工作特点上存在分异,据此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研究其在大理的行为表现。结果表明,打工旅游的出现促使工作、旅游和休闲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打工旅游者在大理的日常活动中,一方面表现出类似游客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又在大理过着悠闲懒散但与日常相似的生活,这种行为的双重性表明他们在日常交往中将不断表现出"主"与"客"的身份转换,并据此提出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本文在目标导向行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游客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种影响因素对出游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为系统性的进行影响游客出游意愿的因素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对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有出游经历的游客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出游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积极的预期情感对出游欲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极的预期情感对出游欲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出游欲望对出游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5.
贾铁飞  刘蓉 《人文地理》2015,30(5):140-146
在现场访谈获取访沪游客在沪旅游行为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访沪经历类型游客到访景区(点)的空间与时间数据统计,运用核密度估算方法,得出到访上海国内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①首次访沪、第二次访沪和多次访沪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呈现"中心城区单核型-中心城区单核外溢型-城、郊并举多核型"变化模式;②首次访沪游客在沪旅游时间较长,日均到访的景区(点)数较多,而第二次、多次重游上海的游客在沪旅游时间相对缩短、日均到访景区(点)个数相对缩减,具有只针对单一景区(点)出游的倾向;③游客单次在沪旅游时间和到访景区(点)个数的缩减和单一景区(点)的出游趋向,意味着多次访沪游客已具备以上海为目的地的潜在度假旅游动机。据此,讨论了我国城市旅游发展中重点拓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城、郊并举"多核心"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6.
文化价值观塑造旅游者的需求和行为,进而影响旅游者的决策、消费和评价行为。研究行为背后的文化价值观,不但有助于目的地企业实现精准营销,而且也有助于主客双方增加彼此理解与认同。在系统收集和梳理英文文献的基础上,文章从文献概况、研究内容、研究展望等角度进行了述评。研究时间上,2000年后该领域的文献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研究地域上,越来越多的研究选择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理论与方法上,多采用较为成熟的文化价值观理论与量表,以定量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上,涉及旅游前行为、旅游中行为和旅游后行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未来研究要不断完善文化价值观理论与量表;注重研究设计的合理性;重视研究方法的严谨性;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7.
基于生活空间与活动空间视角的郊区空间研究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郊区空间已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意义逐渐凸显,需要学者立足郊区,关注郊区空间及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本文从行为主义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出发,对行为空间、生活空间、活动空间的概念进行辨析,提出了基于空间范式下的生活空间研究和基于人范式下的活动空间研究两方面研究内容。立足于郊区空间,面向居民日常生活,构建基于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论的郊区空间研究框架,基于此框架对郊区生活空间、郊区活动空间以及郊区空间的动态性进行解读和分析,试图为空间-行为互动理论的构建提供研究基础,为基于行为视角的郊区研究提供研究框架,为更好的理解郊区空间、解决郊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8.
居民消费行为与城市生活空间行为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消费社会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居民生活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社会空间秩序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人本主义"地理学为出发点,应用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理论,结合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来探讨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与日常生活空间行为的关系,并总结出相应的居民消费生活空间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89.
赵春雨  苏勤  徐波 《人文地理》2011,26(6):107-113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流动原因、产生的影响等是目前研究的传统思路。从行为地理学视角,以就业感知行为、就业决策行为、就业行为、就业体验行为为基本内容,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研究的分析框架。以江苏、山东、安徽的三个样本村为典型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和统计分析后,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类型主要有本地农业就业型、本地非农就业型、外地流动就业型三种类型,分析了各就业类型的空间行为特征: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前对预期就业的环境感知都不强,感知强度与距离和生活环境关联密切;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空间类型劳动力的影响程度不同;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普遍存在兼业现象,且从事的行业、部门也在不断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满意度以本地非农就业型为最高,其它两类满意度都较低。  相似文献   
90.
本文运用经济社会学界提出的"有限理性人"理论,从文化、风俗、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清代陕南流民在空间选择、垦殖活动以及环境变迁条件下,流民行为的基本取向。结果表明,人类空间选择行为遵循风俗相近原则,而不是地理环境最优原则。追求单位时间上效果最大化是流民行为选择的普遍趋势。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清代陕南山地与平原、河流上游与下游流民不同行为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对备受非议的流民刀耕火种与清代陕南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给予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